陳飛琴
【摘 ? ?要】現如今,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對小學數學教學越來越重視,并且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教師在實際的小學教學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學生重要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還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構建自主學習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 ?自主學習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009
在新課改逐步深化的背景下,傳統教學中的授課模式早已無法滿足學生們的全面發展,也難以對學生自學習慣的養成起到促進作用?;诖?,為了更好地改善這一現狀,小學教師在實施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一定樹立起新的授課理念,并對一些實效性、針對性較強的授課方法加以探索,從而在強化學生自學能力的同時,也能夠幫助其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使高效教學這一目標得以最大化的落實。
一、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從根本上來看,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都可以總結為缺少數學學習的興趣而造成的。興趣是小學生最好的老師,有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數學學習的興趣,才可能逐步地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才能切實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很多時候都存在著這樣一種情況,教師只注重課堂中教授知識的過程,沒有關注學生是否對于講課的內容感興趣以及學生是否在認真聽講。不同的年齡階段,感興趣的內容是不一樣的,教師應該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在小學數學教學的不同階段要采取不同的培養學生興趣的方法。比如說,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剛剛進入小學,對于各種事物的認識能力有限,數學教師應該應用游戲的方法來實施教學,可以將數字畫在圖紙上,涂成不同的顏色,用鮮艷的色彩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再來進行加法減法的教學。再比如說,培養小學三四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要采用另外的方法了,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已經基本能夠規范自身的行為了,對于各種事物的好奇程度也加深了,所以,數學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講一些著名的數學故事,或者布置有一定難度的數學習題,運用這些方法來吸引這一階段學生的吸引力。
二、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其關鍵就在于要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主動學習是自主學習的核心。教師在教授新知識之前,可以適當的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將要學習的新知識關聯起來,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創設情境時,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游戲等方式引入課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來進行操作。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當要力求與將數學問題還原成學生的日常生活最常見的,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問題,即將數學問題“生活化”,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還能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用所學的知識切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教師就可以提問“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法則是什么?然后再請回答者結合實例進行演示。再在此基礎上繼續提問:“那么當除數變成兩位數”又該如何進行計算呢?當學生人人都參與訓練之后,教師再組織學生歸納總結出“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法則和步驟,并用自己發現的步驟去解決生活中出現除法的問題,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反復的驗證法則和步驟。學生在經歷了“思”、“議”、“練”的過程中,無形的培養了學生敢想、敢試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要認真地對待數學科目,課前認真復習、課堂上認真聽教師境界的內容、課下獨立認真的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以及能夠認真的復習。這一系列的行為是提高數學學習水平的重要流程。其中,課前預習是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工作最好的尊重,預習數學課程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在解題中存在的不足,有重點的聽教師的講解內容,在課堂是能夠提出自己在預習中發現的疑問,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聽課質量;做題時認真審題可以使學生避免因馬虎而忽略了數學題目中給出的解題條件,正確的運用題目中條件解出問題的答案。這樣,既提高了做題的速度,又提高了計算的準確性。
獨立完成作業是鍛煉學生數學知識運用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最好方式。獨立完成作業需要學生做題前準備好所有的學習工具以及與學習有關的所有資料。制定一個學習計劃按照完成作業的計劃一步步的解決學習任務。在完成作業的過程要獨立思考認真審題,不在做題的時做出與學習無關的行為,不要抄襲其他同學的作用,不能在網上搜集問題的答案,要運用自己腦中存留的知識去解決作業中的難題,不會的問題可以記錄下來尋求同學、家長或教師的幫助。獨立完成作業是對能力的鍛煉不是學習行為的與世隔絕。正確的對待數學問題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習效率。
四、為學生傳授有效的自主學習方法和技巧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為學生傳授有效的自主學習方法和技巧,為學生今后的自主學習提供重要的保障。自主學習的方法有很多,教師在為學生傳授時,要根據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傳授,如制定學習計劃、建立學習目標、確定學習范圍和自我檢查與反省等。例如,學生在學習“垂直與平行”時,教師在正式授課時,要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并且根據教材中的內容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學生在進行預習時,為了取得良好的預習效果,教師還可以對學生提出問題,如“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垂直和平行相關的知識”“如果失去了垂直和水平,會有什么后果”等。學生根據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自主學習,能夠對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進行一定的了解,并且在實際的課堂學習中,遵循自己所制定的學習計劃進行有效的學習,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學習成績,還能夠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實現良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的學習,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學生發現數學、喜歡數學,并讓學生置身于問題情景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發現并主動獲取知識,才能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素質。
參考文獻
[1]劉海琴.淺議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建構[J].中國校外教育,2019(29):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