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顯德
【摘 ?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自身素質也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小學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在整個小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數學本身又很抽象,遠不如其他學科那樣豐富多彩。開放式教學模式迎合了素質教育和教學改革的潮流,對于拓展小學生的思維、提高小學教學質量都有很大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 ?開放式教學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133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也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開放式教學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應用多種策略解決有關數學問題的機會,每個學生都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探究學習,是一種面對差異因材施教的好方法。
一、開放式教學的操作程序
1.學生自學思考。“自學”即學生自己看書、理解教材,教師指導學習的方法,找出重點劃下來,發現疑問做標記。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讓學生看書思考不僅給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為下一步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可以使學生養成勤思善學的良好學習習慣。
2.小組內交流質疑、解疑。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小組內交流劃出的重點互相質疑、解疑把沒有解決的問題記下來。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每個人都要闡述自己的觀點與看法,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帶動學困生起到交流互補的作用能激發深入鉆研的意向。同時這樣做又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3.小組間質疑解疑。先由學生把小組內沒有解決的問題板書到黑板上并由學生按課本內容先后編上序號,然后教師組織全班同學共同解決黑板上的問題形成組間解疑。在此期間對每一個問題全班同學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舉例說明自己的觀點甚至可以辯論。學生的質疑以學生解疑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參與、指導、研究。對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或和學生共同研究或適時加以引導、點撥但絕不可能代替學生思考。
4.鞏固練習。在學生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可以適時地穿插一些不同形式的基本練習以加深學生對重點、難點內容的理解。同時有些問題怎么解釋也搞不清楚,但如果通過舉例子或巧妙的練習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悟出其中的“奧妙”。
5.看書小結。經歷了前面幾個階段之后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這時再回過頭來去細讀教材,對有些問題會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從而促進知識的進一步內化。讓學生小結既可以使學生學到的知識系統化,又使學生體驗到了自行獲取知識的成功感。
6.課堂檢測。課堂檢測既是對本節課的一次系統總結,又是對本節教學目標完成情況的檢查,以便及時反饋補救。
二、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的特征
1.教學觀念的開放。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觀念是行動的靈魂。要在小學數學中實施開放式的教學,首先要做到的是教師教育觀念的開放。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樹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等開放的教育觀念。教師不僅要把課堂教學看成是為學生所做的付出,而且更是教師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和自身的發展。
2.教學內容的開放。數學來源于現實,扎根于現實。數學的內容應該是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系的數學,能夠在實際中得到應用的數學。為此,我們在教學時,要打破教學內容的封閉,體現其時代性和應用性,對教學內容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及時調整、處理,盡可能地選取一些富有時代氣息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學習材料,把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識的背景,有意識地把現實問題數學化,用活教材,使學習內容更加現實、有意義、富有挑戰性。
3.教學過程的開放。新課標指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發展能力、激發興趣,從而主動尋求和發現新的問題。因此,只有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才可以打破以問題為“起點”,以結論為“終點”的封閉式過程。構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再發現問題……”的開放式過程。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和經驗的形成過程中去,凡是學生自己能夠獨立探索的,教師決不替代,學生自己能夠發現的,教師決不代為講解。
4.教學習題的開放。首先,答案不唯一。也就是一題有多種答案,甚至有無數多個解答結果,而且大部分的題在解出不同結果的同時能總結出解題規律。其次,條件不唯一。條件開放題,可以有少用條件、多余條件、比常規少了條件、缺條件(補條件)。讓學生在審題時,攝取必要條件,不用或少用一些條件創造性地運用條件去解決問題。
三、開放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科學設計數學教學。實施開放式的教學需要寬松的學習氛圍,而且學生在寬松的學習氛圍中思維會更加活躍。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不能過分嚴厲,需要慈嚴相濟、剛柔并用,逐步提高數學對小學生的“親和性”。此外,教師在設計數學教學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力求數學教學設計科學化、合理化。
2.強化數學和生活的聯系。數學本身就是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而且小學生的學習多是由興趣引起的,因此,將開放式教學引入小學數學教學中,就必須將數學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以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教師在教一年級學生的加減法的時候,如果教師只是給學生板書諸如9+8=?這樣的算式的話,一年級的學生是很難理解的,相反,教師如果將這個算式轉換成諸如“小明買了8個蘋果,又買了9個蘋果,他一共買了多少個蘋果?”這樣類似的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問題的話,學生很快就能算出來,也能夠理解“+”的含義。
3.提供課堂討論的機會。開放式的教學需要教師“放開手腳”“舍得時間”,選取適當的數學問題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討論時間,討論就是一個開動學生思維和腦筋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活躍,創造性想法噴薄而出,但是教師要掌握住一個度,在適當的時候將學生的思維來回來,引導學生進行總結交流,深化知識。
總之,開放式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是基礎學科,涉及語文、科學等多個領域,開放式的數學教學給予了學生充足的自由發揮、自由想象的空間,給學生提供了學習多方位、多角度知識的機會。
參考文獻
[1]林雅嶸.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法的探索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06)
[2]徐勤杰.談談小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