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摘? ? 要】德育教育一直是備受社會關注的重要教學內容,學生在學校中除了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主題班會作為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通過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題班會,可以引導學生規范自身行為,加強學生思想道德養,有效的主題班會的開展對有效管理班級、塑造學生健康人格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教學? 主題班會?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0.161
小學生對世界的事物都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這一階段他們的心智各方面都還未發育成熟,因而教師的科學引導對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主題班會的開展旨在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維系良好的學習風氣、班級秩序及增強班級凝聚力,從而為學生創造一個學習和成長的環境,因而教師在主題班會設計中要根據學生的素質發展需求及學生心理特征科學的設計班會主題,通過有效的開設主題班會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一、加強思想引導,陶冶高尚情操
班會是對學生講道理的課堂,但是若是從始至終都是在向學生灌輸各種條例,不僅不能起到規范學生的作用,反而還會與初始的教學目標背道而馳,引發學生叛逆思想。班會既然是規范學生行為、端正學生態度的課堂,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運用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自覺的明白遵守紀律的重要性。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班會,優化教學效果。班會主題內容大致針對學校要求、班級現象、節日活動而確定,因而教師在舉行班會課時設置一定教學情境,不僅可以豐富班會內容,而且更利于學生幫助學生吸收班會主題內容。例如教師在開展中秋節這一主題班會時,課前可以先帶一個月餅到課堂,學生看到了月餅自然而然就聯想到了中秋節,這就為中秋節主題班會的開展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在點明便會主題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上臺發言,講述自己所知道的身邊關于中秋節的習俗或是傳說故事,待阩的積極性被最大化激發出來時,教師可以再利用多媒體及圖片資源向學生進行中秋節習俗、中秋節起源等相關知識的普及,學生會發現原來中秋節還有這么多自己所不知道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深化對中秋節相關內容的了解。其次,教師要留心班級的狀況,做好調查研究,并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時空特點等確定具體的班會主題內容,讓班會課更具有時效性、啟發性、針對性、指導性。例如教師在面向低年級的學生舉行班會時,要著重加強學生行為規范的指導,如見到老師要問好、要與同學團結相處、不遲到不早退等,低年級的學生初入學校,好的習慣更有利于學生適應集體生活,從而為日后的校園生活奠定基礎。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要加強思想觀念的教育,加強安全教育及發育教育,如防止校園暴力、防詐騙等。
二、立足生活實際,豐富主題班會內容
小學生涉世尚淺,對事物及道德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因而在選擇班會主題時不宜太過超前,而要先立足于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加強引導,滲透德育教育,再逐漸過渡更深層次主題教育,加強學生道德素質建設。例如衛生習慣較差是很多班級中都會出現的問題,學生因為環保意識薄弱,養成了隨地亂丟垃圾的不良習慣,這不僅給打掃校園衛生的人帶來了困擾,造成學校臟亂,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因而教師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尤為重要。教師可以針對衛生問題以“愛護校園衛生、從我做起”的主題舉行班會,教師在班會課要前細心收集校園及班級中不良衛生現象及與環保知識有關的資料,班會課中可以就學生校園生活中的不良衛生習慣及正確做法展開教學,在舉行班會時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自主發言,由學生自發講述校園中常見的不良衛生習慣,教師再列舉現象并由學生判斷正誤來加強學生對環保知識的理解,以加強學生環保理念。此外,學生終究是社會中的一員,教師在德育教學中除了要圍繞學生身邊事物規范學生行為外,還要提高學生對社會時事的敏感度,設計班會主題時從社會中的現象入手,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不斷上升到社會、國家中的大事,從而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促進道德素質全面發展。例如在環保主題班會教學中,教師除了宣傳校園內的環保知識外,還要拓展到社會中的環保衛生問題,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播放視頻的方式,如水體、水體污染造成的鳥類死亡,以加強學生對全球環保問題的重視、加深學生環保理念,讓學生明白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三、創新班會形式,讓學生成為班會的主人
學生是班會的參與者,也應是班會的策劃者,在班會中,教師要適時轉化學生的角色,讓學生能在參與班會的策劃與施行中調動積極性、落實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組織策劃能力。在設計班會主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廣泛征求學生意見,再通過師生共同協商確定最后的班會主題,同時在舉行班會時,教師要將主動權更多的教與學生,讓學生自己制定班會計劃、選擇班會內容、安排班會流程,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加強引導,確保每一位學生在班會策劃中都參與其中、有事可做,同時讓班會在主持者的主持下能得以順利開展。此外,教師在開展班會課時,還要注重豐富班會課的形式,讓學生在多彩的活動中提高參與度,啟迪學生的思維。例如教師除了在課堂通過知識競答、主題演講、文藝表演、朗誦比賽、主題漫談等形式,還可以通過校園外社會調查、實踐活動等校外活動形式進行班會課的開展,例如教師在舉行愛國教育主題班會時,可以開展拜謁烈士陵園的活動,由于校外活動靈活性大且不便于管理,教師在活動舉行前除了普及愛國知識還要加強學生的安全及紀律教育,以便校外主題班會能夠順利開展。
主題班會是提高學生思想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高效管理班級、規范學生行為的重要方式,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落實和優化主題班會,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及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1]張怡.小學主題班會實施策略研究——以W小學為例[D].蕪湖:安徽師范大學,2018.
[2]李世春.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主題班會的有效設計與實施策略及措施[J].中華少年.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