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雄輝
【摘? ? 要】初中數學是基礎學科,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當通過樹立教學理念、布置前置作業、使用信息技術等方式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效率? 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196
在初中階段,數學是十分重要的學科。能夠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后續高等數學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但是,在我國的初中數學教學中,仍然有眾多教師沿用原有的教學方法,并不能適應新課改的教學需求,導致現有的教學效率無法滿足需求。因此,需要初中教師改變現有教學方式,完成“師主”到“生主”的轉變。
一、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教學效率是指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在短時間中完成更多的教學任務。即抓緊課堂教學實踐,保證課堂質量。初中數學的教學效率應當從兩方面認知,一是學生時間的投入,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二是數學教學結果,則是包含多方面,如理性精神、認知結構、效率意識、數學的學習能力等。教學效率只是一種相對概念,同樣的學習時間,學生具有較好的學習效果,則代表教學效率高,而同樣的學習成果,學生值用了較少的學習時間,也是教學效率高。而教學效果的提升有兩個要點,即綜合效果與時間利用。
數學教育人員需要具有數學精神、方法、思想,其次才是數學知識。教學中,一些數學教師片面的認為“教學效率的提高”就是讓學生在一節課中了解更多的題型,反而對引導知識本身有所忽視,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這種情況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成長并沒有幫助,也不符合現有素質教學的理念。教師應當在每節課中滲透數學觀點、思考方式及邏輯方式等,讓學生在思考中逐漸形成自身的數學結構的認知,不論在今后的生活中是否能夠應用到數學知識,都會應用自身的數學思維思考問題。
在新課改不斷推行的今天,初中數學教學并不是讓教師直接傳授學生方法,而是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的思維,并不能讓學生的活躍體現在表面中,而是應當讓學生的大腦快速運轉。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中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引領學生的思維活動,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并且,重視與學生之間感情的傳遞,教師只能在課堂中傳遞信息,而不能傳遞知識,若是想要達到思維遷移的效果,就應當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理解,不僅僅是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應當從多個方面進行綜合判斷,達到調控教學的目的。
二、布置前置作業
在新課程理念中存在的重要體現就是前置性作業,在初中數學的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教師應當在現有的學生數學水平以及新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利用多樣化的方式布置學生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在上課之前進行嘗試學習。其與傳統的作業模式具有較大的差異,不是為了鞏固學生的知識,而是跳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有目的的進行“先學”,為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1]。而在前置作業的布置中,教師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布置低入性前置作業。新課程改革中提出來生本教育,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組織活動。因此,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遵循低入性原則,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成作業,在前置作業中得到發展。可以通過“切入重點、降低起點”的方式設計如何學生實際的數學學習。如在“線段、射線、直線”的教學中,教師的前置作業就可以是“以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在紙張上畫出直線、射線與線段,分析其中的分別。”這種前置作業讓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自由發揮感性認知,學習能力適中的學生則可以分析畫出的圖形,尋找其中的分別,而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也可以在操作中總結其中特點,讓每一層學生都能在前置作業中獲得新知識,了解了數學的學習趣味。
其二,布置開放性前置作業。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不僅要教導學生基礎數學知識,還應當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在前置作業中,教師可以根據開放性原則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考空間,學生可以在探究中得到數學知識。如在例題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習題中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機會,可以提出開放性例題,提供商品信息,設計購買方案等方法,從而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針對性點撥,查缺補漏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其三,布置實踐性前置作業。數學的教學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清楚數學知識,而是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困難。所以,在初中數學布置前置作業中,還應當遵循實踐性原則,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先學后座的機會,親身參與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新知識,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中,可以在教學之前讓學生以小組的模式,測量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房屋、旗桿高度,各組的組長做好分工,以圖示的方式將工作內容展示出來,從而讓學生自主閱讀教學材料,學會利用相似三角形測高。從而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新的了解。
三、優化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優化最終受益人為學生,初中數學中,若是想要實現數學教學設計的優化。教學效率的提高先導是教學設計,應當從實際出發,了解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學習水平,心理特點等,從而整合與優化教材內容,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有效節約課時,提升了數學的課堂效率。教師應當在學生聽懂的情況下,注意知識的生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中產生越大的思維容量,則知識遠期效果越強。
有些的教學設計并不一定是多樣的形式,或者很多學生活動,最為重要的是此種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不同的班級以及不同的課程都應當選擇不同的教學設計方式。有的課程更加適合學生獨立思考,而有的課程則更加適合學生小組討論,有的課程教師需要專門講授。所以,優秀的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情況而定。
另外,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也需要精心準備,可以與同事合作完成,或者是依據自身教學經驗與風格完成,以學生的學習起點為預設。如在引入環節中,就需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或者是選擇學生平時遇到的問題情境等。
四、應用信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已經走進了學校的教學之中,目前經常能夠看到翻轉課堂、慕課、遠程互動等教學方式。初中的數學課堂中也應當應用信息技術,從而提高教學效率[3]。初中數學教學十分抽象,其中的函數、圖形變化運動等只是依靠教師單純的講解很難讓學生正確理解,由此可見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初中教學效率提高中的重要性。其主要有以下幾點作用:
其一,直觀性。初中數學的教學難點在于其過于抽象,數與形很難僅通過學生的感官理解。這是就可以應用幾何畫板,如二次函數圖形的講解,以往教師需要花費時間變化系數,但是也不能讓所有學生理解系數與圖形形狀、位置的關系。可以利用幾何畫板制作課件,在現場中改變y=ax2+bx+c中a、b、c的數值,看到函數圖像變化,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其二,反應數學概念。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理解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難點,尤其是教師經驗不夠的情況下,很難深入淺出的講解數學概念。這是可以應用微課,事先理順數學概念,之后在課堂上展示則具有較好的效果。如在“洋蔥數學”中,就將數學概念以生活化與趣味化的方式講解,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大大降低了教師的教學負擔。
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為教師教學提供了較好的輔助,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以直觀的方式增強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五、提升習題實踐
初中學生怕數學,主要是在于做題。數學的心臟就是習題。波利亞曾經說過:“數學的掌握就意味著善于解題”,并強調初中的數學教學就是加強習題的訓練。好的習題課不僅能夠讓在掌握實際知識的基礎上有計劃的鞏固數學知識,培養學會的數學能力。因此,需要教師通過結合數學思想與核心素養,學會初中的數學習題。
如,初中數學中較為常見的屬性結合思想。其主要是通過“數”與“形”的轉換關系解決問題,能夠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更加直觀,方便學生探索更加合理簡便的方法,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與解題能力。如動點問題中,看似是圖形運行,其實更多的是利用代數式便是途中的線段,列出不等式或等式,則能將問題解決,而函數中實施數形結合思想,平面直角坐標系就是充分體現了數形結合,點坐標是數,而點向坐標軸則是形,形的長度與數相等,通過這種數形結合方式,讓學生理解初中習題[4]。
還有其他如辯證思想、轉化思想、極限思想等,都可以應用在數學習題的講解中,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
六、做好數學復習
數學復習是初中教學的重點,主要是對一段時間中數學內容的歸納與整理,保證其系統化與條理化,并通過練習鞏固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提升教學效率。可以通過以下幾點方式:
其一,糾錯改正。通過以往的方式證明了題海戰術不僅不能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會讓學生增加負擔,出現厭學心理,這是就需要教師使用糾錯改正代替大量的做題,選擇學生中較為典型的錯題,與錯誤答案一起呈現,從而引起學生的重視,避免同類型數學題再次出錯。
其二,拓展數學思維。數學教學具有較強的連續性與整體性,知識點并不是孤立存在,而復習是溫基礎、提能力的一種過程,應當重視綜合性問題。并且,在復習中,教師不能過多講解,應當以學生自主完成為主,從而在提升學生能力的同時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鐘雙群.巧用前置性作業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中學教學參考,2017(32):10.
[2]康學紅.優化教學設計是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必由之路[J].考試周刊,2017(85):75-75.
[3]王新麗.淺談信息技術對初中數學課堂效率的影響[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8):22-22.
[4]姜煒.效率提升,素養養成——提升初中數學習題課教學效率的實踐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9(08):68-69.
[5]吳愛英.小動作,成就高效率——提高初中數學章節復習課教學效率之我見[J].數學教學通訊,2019(08):62-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