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武華
摘 要: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中較難的學科,可以使小學生有效地培養自身思維邏輯,因此教師應當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激發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本文從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角度出發,通過探究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進而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策略,希望能為提高小學基礎教學效率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基礎教育;教學方法
引言:
教師在進行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時,需要考慮到小學兒童本身的天性,盡可能地通過引導的方式激發小學兒童學習的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而教師應當在課堂中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幫助小學兒童形成抽象式的數學思想。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一)缺乏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對小學兒童進行基礎性數學知識的教授,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除了要為學生的未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要培養學生思維邏輯能力。兒童期是一個小學生認識世界、接觸世界的重要階段,對小學生未來人格的塑成以及健康發展具有極大的重要影響,但在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上,存在一部分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缺乏一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方程計算題的授課過程中,班級上大部分小學生都出現了打哈欠、走神與小聲交流的現象。誠然,方程式計算題作為小學教材中較難的知識內容,大部分的小學生都對此十分頭痛,但消極情緒的互相感染使得小學生原本不高的學習興趣變得更為消沉[1]。
(二)學習氛圍過于死板
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大多數是教師根據小學兒童的年紀與特性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小學兒童數學知識和數學認知的教育過程。自古以來,無論是針對學童的傳統啟蒙教育或是今天針對小學生的義務教育,都受到社會、家長與教師等多方的重視。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大腦研究的深化,證實數學對小學兒童生理、心理、智力的健康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應根據小學兒童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通過諸如合適的教學活動,將小學兒童的數學學習和全面發展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但是在當前的教學課堂中,無論是以小學兒童為主的學習氛圍或是以教師為先的教學氛圍,都避免不了一種過于死板且機械的形式。例如在《分數乘法》的課時中,大部分教師的授課方式往往是前二十分講題目、后二十分鐘講答案,這使得小學生無法有效激發自身學習的主動性,往往只能死板地跟在教師身后亦步亦趨[2]。
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創設情境教學活動
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開展以小學兒童為主體的情境教學活動,從而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地去掌握簡單知識點。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小學兒童制作簡單的長方體,這樣一來,小學兒童將通過實踐的方式學習到長方體的性質與空間感,并且還能通過實踐操作將抽象的知識點進行具體化,最終促進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為了明確情境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與主體,教師應該引導小學兒童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梳理。例如,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數據這一課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本上的教材頁碼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統計,靈活運用數學知識點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法,從而有效地在課堂教學中塑造活躍的學習氛圍 [2]。
(二)組織團隊游戲活動
小學教師通過組織團隊游戲的方式,引導小學兒童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小學兒童更好的理解、運用數學知識。例如,在《確定位置》這一課時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與函數圖像相結合,全體學生與教師組成不同的點,教師作為零點,通過角度方向的不同,從教師位置開始傳遞課本或其他物品,使小學兒童在游戲中學會簡單的函數概念。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團隊游戲的教育方式不但能夠引起小學兒童學習的興趣,還能幫助小學兒童對于友愛、合作等正面人格的形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團隊性質游戲的教育方式亦有助于小學兒童對于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北師大版《觀察物體》這一課時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團隊游戲,讓小學兒童構建或抽取一塊積木,互相之間進行正面、側面與上面的觀察,從而理解三視圖的性質。教師應當注意耐心引導小學兒童游戲的興趣,避免游戲氛圍過于沉悶,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4]。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當前小學課堂的教學情況進行探究,發現在當前課堂中存在學生學習氛圍不活躍、缺乏學習興趣等現象。針對這一現象,本文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并提倡在游戲的過程中,引導小學兒童將學會掌握數學的基礎,從而幫助小學兒童主動將邏輯思維能力、社交能力與實踐能力相結合。
參考文獻:
[1]李友益.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OL].學周刊,2019(16):48.
[2]胡明喜.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亞太教育,2019(03):17.
[3]尚建生.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數學好玩”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甘肅教育,2019(0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