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世豪
摘 要:兒歌作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內容之一,對小學生的學習成長存在著巨大的影響。兒歌的歌詞精悍短小,具有節奏韻律,因此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可提高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進而在語文識字方面得到有所提高。正因如此,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地針對兒童教學進行創新。
關鍵詞:低齡學生;小學語文;兒歌教學;策略分析
引言: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針對小學生的個性,進行相應的兒歌教學的設計可進一步的促使教學的效率提高,可推動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兒歌的學習有進一步的深刻認識。由于小學的學習是學科入門的敲門磚,因此堅定的打好小學的學習基礎與小學生之后的學習發展是有直接聯系的。兒歌在內容上是容易被小學生接受的,那么在教學的方式上應當有所改進,促使小學生學習兒歌的質量有所提高,進而在兒歌的學習中能夠擴展語文知識。
1、兒歌內涵及語文教學中兒歌教學的價值
兒歌是適合幼兒以及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的語文內容之一。通過兒歌,進一步推動小學生對語文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在兒歌的學習中增強語文知識內涵,為之后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兒歌歌詞通常都是簡短的,與小學生的個性相貼切,兒歌的風格通常是豐富多彩,具有新奇的想象力的,因此兒歌是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習的語文形式,兒歌與小學生單純可愛的個性相貼切[1]。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師創新兒歌的教學,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存在著巨大的價值。
首先,通過小學語文教師進行高質量的兒歌教學可促使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有進一步的認識,進而形成相應的語文學習思路。其次,兒歌對學生的個性形成也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小學低年級學生通過學習兒歌可逐步的感受到世界的美麗以及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從而在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等等方面有積極影響作用。最后,通過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兒歌,感受兒歌獨有的節奏與韻律,從而形成學習的興趣對語文的學習提高積極性。因此,兒歌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成長具有諸多的價值,針對此點語文教師應當對兒歌的教學進行不斷的發現創新。
2、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兒歌教學策略
(一)充分結合學生個性,提高兒歌教學有效性
針對于兒歌歌詞簡短精悍,且具有獨特的節奏與韻律,從而有利于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學習。但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兒歌有進一步的認識,從而愿意對兒歌進行自主發現與探討,教師的引導與學生對兒歌學習的態度有直接的聯系作用。往往高質量的兒歌教學引導,會促使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兒歌的學習提高興趣與積極性。因此,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在充分結合學生個性,提高兒歌教學有效性上應當尤其重視。
首先,教師應當認識到兒歌的內容,進一步將兒歌與學生的個性進行相互融合 [2]。基于小學生個性上進行兒歌教學,可提高兒歌教學的有效性,同時貼近于學生個性也可推動學生對兒歌有更深刻的認識。其次,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應當在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上進行提高,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與成年人的心智存在著差異,因此語文教師以小學生的口吻進行兒歌的教學,可集中小學生的兒歌學習注意力,逐步對兒歌的學習提高興趣與積極性。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五課時《對韻歌》,教師則應當站在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角度以單純可愛的音色進行相應的教學。
(二)積極與時俱進,創新兒童教學提高生動性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積極與時俱進,對兒歌進行教學的創新促使教學在生動性與靈活性上有所提高,從而推動了小學生對兒歌的學習提高興趣。同時利用當下被各個行業普遍應用的信息技術,進行兒歌教學,促使學生形象生動地認識到兒歌中的內容,使小學生對語文的字詞、句子等等有進一步的高效學習,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將語文知識進行記憶[3]。
在兒歌的教學課堂中,教師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進行兒歌內容的展現,在兒歌的教學中利用音頻,視頻作為輔助教學工具,提高整體教學的趣味性,從而促使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兒歌的學習提高認識以及學習積極性。此外,小學語文教師也可積極的利用信息技術吸取優秀兒歌教師的經驗,進行自主創新,在學習優質經驗的基礎上對自身的教學形式進行更新改造,可進一步推動小學生提高兒歌學習的興趣以及在兒科學習的效率上也得到相應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的第二課時《姓氏歌》,針對此篇兒歌的教學,教師則可利用多媒體進行相應的展示,推動小學低年級學生以形象的方式認識到兒歌中的語文知識。
(三)注重實踐教學,強化學生兒歌學習訓練
注重結合生活實踐進行兒歌的教學,強化小學生對兒歌學習的訓練,進而逐步提高小學生的兒歌學習思維。推動小學低年級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兒歌,不僅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同時也能夠促使小學生逐步形成兒歌學習的意識,在生活實踐中不斷對兒歌中的語文知識進行強化練習,有力地推動學生在學習能力上得到有效提高[4]。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戶外學習,充分的根據兒歌中的內容選擇場景進行兒歌的學習,推動小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認識到兒歌的魅力,從而提高對兒歌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堂中也可開展相應的課堂活動。通過課堂活動,促使小學生對兒歌的學習有進一步的深刻認識。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識字部分的第二課時《樹之歌》,教師則可引導學生進行戶外的學習。在戶外擴展語文知識的同時,推動學生認識兒歌中的景物,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因此,充分結合實踐進行兒歌教學可促使小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并強化兒歌的學習訓練。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師針對于學生的兒歌學習應當尤其的重視。兒歌的學習與學生的個性尤其貼切,針對于兒歌教學的質量提高,可推動學生對語文中的識字部分提高學習效率。那么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師提高兒歌的教學質量的方式主要有:首先,充分的結合學生的個性,提高兒歌教學的有效性,教師積極的提升語言的表現能力促使學生對兒歌學習產生興趣。其次,則是利用當下普遍應用的信息技術進行相應的教學輔助,提高兒歌教學的生動性。最后,積極在實踐中進行兒歌學習,促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強化兒歌學習訓練。
參考文獻
[1]呂霄潔.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詩歌教學的個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7.
[2]王淑云.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單元練習“讀讀背背”板塊研究[D].聊城大學,2017.
[3]李令,段淑婷.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兒歌選文分析[J]. 教學與管理,2017(36):80-82.
[4]張維. 小學語文教材中漢語拼音的編寫特點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