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滿琴
摘要:現階段,國防、軍隊以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在不斷推進,這無疑增加了軍轉安置工作的復雜性。我們必須適應新的工作形勢、新的工作要求,化被動為主動,努力完成軍轉安置以及相關職業教育培訓中的各項細節。如此才能夠為國防以及軍隊體制的改革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軍轉干部設置合理的自我生涯、強化其自我開發也能夠幫助其更好的融入轉業后的工作、適應社會。本文中筆者分析了現階段軍轉職業教育培訓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并對如何做好軍轉干部的職業培訓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新形勢;軍隊轉業干部;職業培訓;思考
“裁軍30萬的目標”是建設現代化國防體系、實現強軍目標的一個偉大決策。我們需要做好這期間的軍轉安置以及職業培訓工作,要以職業培訓為切入點逐步鋪開,統籌全局、力爭創新。實際工作中,可以嘗試借鑒職業發展理論來完成這部分工作,與將部隊、軍轉辦以及接收單位整合在一起完善這方面的培訓教育工作,讓轉業的軍隊干部能夠盡快適應個體的身份角色的轉化,從而更好的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一、現階段軍轉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新形勢
高標準、嚴要求的完成軍轉安置工作,需要以正確認識軍轉職業教育培訓工作的新形勢為前提,要提高對這部分工作的關注度,不斷創新工作模式、優化培訓方案。
1、軍轉職業教育培訓是充分發揮軍轉干部作用的必要手段
軍轉教育培訓是國內干部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其自身的特殊性又決定了它區別于一般的單位培訓和社會化培訓。其最大的特點便是軍轉職業教育培訓對象方面的差異,我們所面對的培訓對象是正在經歷人生重要轉折點的軍隊干部,他們在部隊已經過了多年錘煉,所以具備了很多優秀的道德品質、職業素養。但軍事工作的特殊性卻使得他們對地方單位的運作、工作模式缺少了解,因此在轉業之后很容易會出現不適應感。我們的培訓就是要幫助他們克服不適應感,進而在地方工作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具體來說,軍轉干部出現的不適應感既包括對業務工作的不適應,又包括心理層面的不適應。現階段,我們在舊有培訓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前移培訓”的概念,基于此展開的上崗前培訓以及個性化培訓幫助他們在適應地方工作崗位的基礎上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技能。時代在變化、培訓工作形勢的形勢也在不斷變化,我們需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進一步優化培訓方案,進而提升培訓工作的質量。[1]
2、軍轉職業教育培訓能夠為地方單位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軍轉干部是黨和國家干部隊伍中的中堅力量,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進入地方之后,他們也將為地方單位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新形勢下,我們需要聚焦軍隊及國防改革對軍轉安置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將相關的教育培訓工作落實到位,讓其更好的了解并適應地方的發展狀況,從而更好的投入到地方崗位之中。具體到培訓工作之中,我們需要教給他們地方工作中真正需要、不可或缺的技能,幫助其更快完成從軍隊到地方的身份以及角色方面的轉變。
二、軍轉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所面對的主要矛盾
軍轉干部主要有計劃安置以及自主擇業兩種方式,以下分別對這兩種方式中的教育培訓工作遇到的矛盾進行了分析:
1、計劃安置:崗位需要與勝任素質之間的矛盾
軍轉干部因長期處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之中,所以受部隊文化的影響較深,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都帶有軍隊的特色。加之與外界接觸較少,所以很多軍轉干部在思想以及專業素質等方面都與社會實際需求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這一環節中的矛盾主要是轉業安置單位的崗位需要與干部個體勝任素質之間存在差異的矛盾。再者,心態方面的不適應也同樣值得關注。而一旦出現這類問題,軍轉干部便是出現挫敗感、不自信等一系列的不良情緒,最終會影響到其在地方單位工作中的表現。
2、自主擇業:創業風險與缺乏應對措施之間的矛盾
部分軍轉干部在安置時會選擇自主創業這條路,他們必須自己到社會上去擇業、就業。而原本充滿期待、憧憬的軍轉干部卻很容易被嚴峻的就業形勢“打垮”。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與高校大學畢業生競爭力的壓力,在多次失敗后少部分軍轉干部會產生焦慮、失敗、失落的心理。[2]但就個人素質層面分析,軍轉干部相較于高校畢業生來說掌握的知識結構較為單一,所以無法在短時間內找到適合的工作崗位。如果選擇創業,那也將面對創業風險的問題,白手起家的軍轉干部因在心態、年齡以及知識層面都缺乏競爭力,所以也無法在預期的時間內取得事業成功。
三、新形勢下優化軍轉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具體策略
1、強化對于教育培訓工作的組織領導
強化領導組織是做好軍轉干部培訓工作的重要前提,如此才能夠取得扎實的成效,進而實現既定目標。首先需提高對于培訓工作的關注度,眼下很多地區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重安置、輕培訓”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軍轉干部培訓工作的發展。軍轉干部群體其實也存在過于重視安置,對教育培訓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其次要轉變培訓模式,進一步解決當前這部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現階段軍轉干部教育培訓的整體形勢正在不斷變化,軍轉干部隊伍的素質也有了一定的提升,所以再沿用傳統的培訓模式只能產生反效果。我們需要完善這方面的教育培訓內容、轉變工作方案,整合現有的培訓資源、明確培訓目標。如此才能夠不斷推進軍轉干部培訓工作向著科學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
2、將教育培訓與安置使用結合起來開展工作
針對軍轉干部的職業培訓教育有著很強的目的,需要讓軍轉干部能夠通過培訓安置好,在提高人崗契合率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因此教育培訓的組織工作都應當圍繞這一原則展開,主要涉及到了辦班層次、組織形式以及課程設置方面的內容,以此來提升培訓工作的針對性,確保各方面的工作都能夠有效落實到位。相關工作人員需要認識到,若將培訓與安置環節的工作割裂開來則無法推動各項細節工作的有效落實,這種做法只是在被動的完成軍轉安置工作,是不可取的。
3、激發教育培訓工作的積極性,合理設計職業生涯
軍轉干部培訓教育工作是集政治性、教育性于一身的工作。在激發參與培訓的軍轉干部積極性的前提下要集聚各方力量來完成這部分工作,需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讓行政學院、黨校以及社會培訓機構等培訓力量參與到這部分工作之中,打造出軍轉干部培訓工作的新格局。此外,需要幫助參與培訓的軍轉干部合理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挖掘自身潛能。讓其能夠在適應工作的前提下盡快投入到工作之中,激發其工作積極性、讓其能夠再次“發光發熱”。
總結:軍隊轉業干部的培訓工作是一項光榮而嚴肅的政治任務,更是推進地方各項事業發展的關鍵。新形勢下,這部分工作中暴露出了很多新難題,需要我們轉變工作理念、調整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宋宇.讓軍轉人才快步轉軌——新形勢下淄博市軍轉干部培訓工作問題和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8(11):129.
[2]華薇.新時代軍轉培訓的市場之路[J].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8(0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