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璞
關鍵詞 人力資源管理 教學方法 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9.048
Keyword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teaching
目前,國內各高校管理類專業均開設了“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相關專業也將此課程列為了選修課程,但從用人單位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反饋情況看,學習過本課程的學生,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活動中仍表現出能力不足的狀況,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欠缺,問題解決能力也亟待提升,這些問題都與當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教學活動有一定關系。如何克服當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模式的不足,提升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教學效果,對管理類專業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活動的現存問題
1.1 教學理念落后
大學教育究竟是理論知識的傳授還是實踐知識的豐富?傳統觀點認為,本科教育體系內應以理論知識的講授、理論體系完整架構的搭建為核心,至于實踐知識,則是職業類教育應該重點關注的,或是在學生進入社會工作崗位后再慢慢積累的。這一“重理論、輕實踐”的指導思想,影響了人力資源管理的課程總體定位,造成了人力資源管理的課程教學內容的組織集中于完整的理論呈現,忽略了對實踐性知識的引入和學習,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關系并未得到恰當的平衡。
1.2 教學內容陳舊
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知識體系是從西方國家傳到中國的,且指導實踐的基礎理論知識多年來并未有大的改變。由于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活動注重基礎理論的講解,這就使得教學內容更新不足,這種不足主要體現在缺乏行業特色,與中國的管理環境匹配性欠佳。此外,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案例也較少覆蓋到最新的實際案例,對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內最新發展與應用技術的介紹也較為欠缺,使學生無法了解目前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內的新趨勢。
1.3 教學形式單一
目前,許多高校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主要采用的都是講授加案例分析的教學形式。由于教學課時有限,課程涉及的理論知識點繁多,課堂講授多停留在填鴨式灌輸階段,講課速度過快,學生課前也缺乏預習,課堂學習興趣大大降低。而案例分析也由于缺乏課前思考、課堂討論受限、對理論知識掌握欠佳等因素,分析深度和廣度有限,最終也是以教師講授案例而告終,并沒有起到良好的教學輔助作用。
1.4 實踐環節欠缺
由于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側重理論教學,忽略了實踐環節,學生并沒有足夠充分的機會將所學理論運用于實際工作,并加以體會與提升,最終造成了課程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對接不上,理論知識運用能力強、實踐操作能力佳的人才極為有限。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教師,自身也缺乏企業實際工作經歷,對課程實踐項目的指導經驗不足,從而在課程設計時也會主觀上忽略實踐教學內容,積極性不足,形成惡性循環。
1.5 教學組織欠佳
教學組織上,最大的問題來自于班級容量和考核形式兩方面。一方面,師生比低造成了班級容量過大,班級學生數在100左右的學校占居多數,大班授課非常不利于課堂討論活動的組織,也不利于教師實時關注課堂氛圍和動態,至于實踐教學就更加難以考慮了。另一方面,考核形式機械單一,多為閉卷考試,卷面分值集中于選擇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這些題型強調答案的一致性,靈活性欠佳,考試形式倒逼學生死記硬背,對學生學習興趣造成了負面影響,也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形成。
上述問題貫穿于高校管理類專業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活動中,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也不利于提升教師教學質量,最終造成了畢業生素質對接不上用人崗位的要求,對學生、用人單位、教育機構三方不利,需要深入思考解決上述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活動的改革對策
2.1 更新教學理念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現代管理科學,它屬于管理學、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的交叉學科領域,課程培養的是具有一定理論基礎,但更重要的是具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對于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理念的總體定位,應是“理論-實踐”型課程,即基于學科基礎理論的應用型課程。總體來看,課程既不能脫離學科內成熟的理論體系,也不應忽略或弱化實踐性教學內容的設計,而是要側重于學科理論如何應用于現實工作實踐。
2.2 優化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方面,可以從理論知識、企業案例、最新實踐三個方面進行設計和優化。
理論知識方面,改變“全面鋪開、一點不落”的教學內容組織現狀,提煉出課程理論體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即核心概念和指導工作實踐的核心理念。根據“二八”原理,在理論知識體系中,20%的內容涵蓋了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核心,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應對這20%的內容進行重點講解。
企業案例方面,盡量不要使用過時的二手資料作為案例,最優做法是,依托學校相關行業,到對口企業去實地調研采訪,編寫一手案例資料,用于課程教學,必要時對案例最新進展進行跟蹤與更新。如果一手案例資料獲取困難,在使用二手案例資料時,也應進行資料的重新收集與編寫,使其適合于本科課堂的案例討論。
最新實踐方面,理論上定期關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內的最新研究成果,實踐上堅持跟蹤人力資源實踐領域內的權威機構,參加相關的會議,來獲取最新的信息,融入到教學活動中。
2.3 豐富教學形式
在教學形式方面,改變傳統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基于講授,結合短視頻、課堂案例討論、情景模擬、軟件輔助實訓四種方式進行課程學習。
理論知識的講授方面,由于課堂時間非常有限,純理論的講解對于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也起不到實質性的幫助,而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理論,本科學生是具備自學能力的。因此,建議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變為課下學習和學生自學為主,課堂上教師可以有選擇性地對理論難點進行講解和點撥。而課下學習理論知識,可以采用短視頻的形式,將理論體系分解為小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將每個小知識點錄制成5分鐘左右的短視頻,學生利用碎片時間觀看,降低理論學習的枯燥感。
課堂教學中實踐性的教學內容的開展以案例討論、情景模擬和軟件實訓的形式進行。案例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在討論課前兩周發給學生討論材料,布置思考題,提交個人思考成果,課上盡量使每個同學都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并現場匯總學生觀點加以點評,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將案例通過理論主線串起來,并確保討論不偏離主線。情景模擬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學形式之一,預先給學生設置一定的工作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擬企業內的人力資源管理活動,比如模擬招聘、模擬校園宣講會、模擬面試等。這一教學方式對于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學生也不會覺得很枯燥,教師的作用也在于引導學生用實踐去檢驗理論、用實踐促進理論學習,基于理論對實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此外,目前有一些人力資源管理實訓軟件,是在現實案例背景下進行情景模擬式教學的輔助工具,可以引入到人力資源管理的課程體系中,豐富教學形式。
2.4 加強實踐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豐富實踐教學的方法和形式,除了上述案例討論法、情境模擬法、軟件實訓法的應用,更重要的是搭建實踐教學平臺,引入企業資源,從根本上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企業實踐聯系起來。可以與相關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一方面,聘請專業的人力資源職業經理人給學生開設專題講座,幫助學生了解企業真實情況,教師也可以與這些人力資源職業經理人合作開發教學案例,豐富教師的實踐知識儲備,另一方面,選擇恰當的企業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擴展學生的第二、第三課堂,如有可能,也可以派出教師去企業人力資源部門掛職鍛煉,同時提高學生和教師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增加參與實踐教學的機會。
2.5 重構教學組織
為確保教學效果,落實上述教學改進措施,必須縮小班級學生容量,變大班教學為小班教學,通常一個班級在30至40人最優,小班教學是提升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
在考核評估方面,豐富考核形式,變結果考核為過程考核,教學效果的評估應具有延續性,變“時點”考核為“時期”考核,結合課程出勤、課堂發言、平時作業及期末考試等方面,賦予不同權重計算課程成績,在期末試題方面,增加靈活性考題,如案例分析、方案設計等,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情況。此外,也可以結合自評、交互評價共同確定學生的課程成績。
只有將上述五方面教學改革措施具體落實,才能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根本上改進課程教學效果,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滿足企業需求的人力資源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倩.基于職場需求導向為視角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模式創新探析[J].中國培訓,2016(10):32-34.
[2] 王佩.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實踐環節探索[J].人力資源管理,2016(11):153-154.
[3] 羅婧文.應用型普通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知識經濟,2016(9):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