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業的快速發展,小學語文越來越受到關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將有效化的閱讀教學訓練作為教學的設計目標,從影響有效性的因素入手,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工作。素質教育的思想給教師的教學也明確了方向,讓教師認識到有效的教學訓練,要包括影響有效性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內在因素主要指的學生內在學習興趣的高低,學習動力的強弱,以及他們是否建立起來對閱讀的正確認識,從外在因素來看,小學閱讀教學訓練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否科學,教學設計是否新穎?是否能夠為引起學生的興趣?所以在接下來的內容中,筆者將主要圍繞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訓練的問題,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訓練;思考
引言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做好這部分的教學,才能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水平,并促進其綜合能力的發展。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即合作學習開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了十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不僅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發展,同時也大大改善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水平。
1做好教學的預設工作,在講授中體現出個性化的特色
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可以有充分的互動,在互動中提高學生的,閱讀專注力,提高他們的閱讀學習效果。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而且是一種專注的過程,教師要訓練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就需要將他們內在的主動性激發出來,對于課堂上以及課堂之外,學生在閱讀中所持有的觀點,所可能出現的興趣喪失等問題,教師都可以提前做好一定的準備,這樣,遇到問題才能快速的解決。學生現有的經驗都是教師對他們進行課前的閱讀訓練,預設的時候重要的參考內容,例如,講到一些風景名勝,桂林山水大興安嶺等等,由于地域上的差異,很多學生并不了解這些地方。那么,光從文章當中得到的感觸可能比較有限,借助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的呈現出這些自然景物的圖片視頻,學生閱讀的興趣就會變得更濃,而且增強了直觀性。
2教師把握正確的教學身份,對合作學習予以科學的指引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從思想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意識到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的重要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其對很多事物缺乏一定的認知能力或思考深度,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正確、合理地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閱讀教學引導。尤其是對于閱讀教學中的一些重難點,教師應注意不可完全交由學生自主去閱讀完成,而是應與學生建立學習合作者的關系,共同合作、探討交流的方式去尋求答案。如,在閱讀教學《望廬山瀑布》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可通過領讀、泛讀的方式讓學生帶有情感的閱讀,體會和感悟詩中字、詞中呈現的大自然的雄偉與壯觀。接著,教師依然可將學生分成多個合作學習的小組,通過查閱資料對通假字、古文今用的相關知識進行共同合作解答,然后老師針對一些重難點予以點撥,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提高學生合作閱讀學習的質量。
3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學生年齡小,性格活潑,學習意識不強。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教師要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適當加入游戲,以此吸引學生,讓其在興趣驅動下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例如,《黃鶴樓送別》一文描寫的是李白送別摯友孟浩然的情形,表現了兩人之間的深厚友情。全文的高潮在于李白佇立江邊,眺望孟浩然的船漸漸遠去,以此切入展開分析,便能從李白的動作和神情中深刻感受到他對摯友依依不舍之情。教師可鼓勵學生對此情景進行表演,加深理解和體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這樣,學生能產生情感共鳴,將靜態文字轉化為動態畫面,進行深入感知。
4教師要做好閱讀的示范,從情感之處打動學生
通過學習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聆聽自己的示范閱讀,在示范閱讀中,傾注自己真實的情感,從情感去打動學生,撥動學生的心弦。由于生活經驗的缺乏,學生在學習一些文章,在閱讀一些課外書籍的時候,所得到的感觸遠遠不及老師的感觸,因為,作為老師,有著更多的生活經驗和個人體會,能夠在閱讀中,將這些情感的內容融入進去,從而給學生帶去一定的感染作用,即便學生得不到感染,如果教師能夠把其背后的故事生動的形象的情感,真切的講述給學生,學生的內心也會受到震動,所以有效的閱讀是飽含情感的閱讀,是教師真實的袒露自己,情感感觸的閱讀。人在生活中急需要理性,也需要感性,我們對學生開展教育工作不能只是純粹的理性上的教訓,也要有情感上的教育,這樣的學生成長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人才,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對社會有益的人。
5確立并制定針對性的合作閱讀教學目標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還不具備較強的理解能力,因而也缺乏明確的學習方向,所以這就需要教師確立并制定合理的合作學習目標,保障合作學習方式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為此,教師應全面深入地解讀、探究和摸索教學大綱、教材以及學生的學情,在此基礎上才能確立每一個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從而展開有效的合作閱讀教學,真正確保這種教學模式高效、高質且有序的進行。例如,在引導學生《將相和》的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研究課文的內容以及教學要求,教師應明確整篇文章的脈絡,領會和把握藺相如將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及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由此來確立閱讀教學的目標,然后設計相應的閱讀教學方案,組織學生分成多個小組,結合每一項的閱讀目標,進行有序的合作閱讀學習;接著,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探討中,教師應注意做好點撥、指導,此時可讓小組的成員代表上臺闡述本組的探討結論,并最終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的成果進行總結、點評,由此才能不斷完善每一個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成果,并給予學生閱讀思路一些正確的指導和方向,由此逐步引導學生展開深入的閱讀與理解,從而發揮合作學習的閱讀教學作用。
結語
總之,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訓練,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去實踐閱讀教學的基本思想,將有效的教學理念融入進去,提高學生的閱讀動力和興趣。
參考文獻
[1] 金曉歡.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J].考試周刊,2018(84).
[2] 馬永紅.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J].語文課內外,2018(26).
[3] 劉芳.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欣賞能力提升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11):100.
作者簡介:卓英(1979.10一),性別:女,民族,漢,籍貫,福建省三明市 ,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工作單位:尤溪縣西洋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