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文
摘要:眾所周知,數學是高中基礎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核心素養培養的指導下,教師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要關注核心素養培養,采取多樣的手段,點燃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等,為其綜合能力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數學;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方案
在立德樹人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承擔起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任。所謂的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參與過程中所應當具備的極具品質和關鍵能力。其提出,打破了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引導教師立足數學科學教學特點,確定教什么和如何教此問題。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我們要教什么呢?我們不單單要教給學生基礎的數學知識,還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我們要如何教呢?自然是突破照本宣科的限制,發揮自身的教學經驗,在學生數學學習需求的指導下,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既能掌握數學知識,又能進行數學思考和體驗,更能獲得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基于此,我在組織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嘗試從以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基于核心素養,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核心素養的提出,首要地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點燃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其在興趣的驅使下,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投身數學探究活動。就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而言,因為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具有抽象性的學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的知識灌輸,使大部分學生迷失在抽象的數學知識之中,難以加深對其理解,無法獲得數學學習樂趣。久而久之,學生在應付心理的驅使下,機械地背誦數學知識,大量做習題,希望在做題中熟能生巧,提升數學學習能力。殊不知,此種學習方式機械、單一,無法使其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嚴重限制其數學應用能力的提升。面對此情況,我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從數學應用入手,結合核心素養培養要求,以多樣手段點燃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其在興趣的驅使下,自主學習數學,靈活地對所學數學知識進行運用,以此實現學以致用。以立體幾何教學為例,因為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限,其在空間想象的時候,受到了諸多限制,難以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面對此情況,我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將復雜抽象的幾何圖形,動態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以此使學生在觀看中,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入手,全面把握立體幾何,在大腦中建立直觀印象,從而加深理解,為有效解決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如此教學的實現滿足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為其積極投身數學探究活動,獲得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做好準備。
二、指導學生深入思考,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大部分教師抱著學生無法扎實掌握所學,難以應對考試的焦慮,將數學教學的主動權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在課堂上,花費大量的氣力,反復講解某一知識點。殊不知,學生在被動接受的過程中,早已失去了數學學習耐心,而且學生在死記硬背下,也難以掌握有價值的數學知識,限制其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面對此情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將學生作為數學學習的主體,尊重學生的數學學習實際情況和數學學習需求,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使學生在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下,既能探究到有價值的數學知識,又能提升自主探究能力,為其核心素養的養成奠定堅實的基礎。以“圓錐曲線與方程”為例,通過分析教材內容,我發現,其中包含著大量的重難點知識,對于學生而言深刻理解知識是尤為困難的。面對此種情況,我們需要清晰地認識到,本節課中的部分知識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有著同化的思路,其都需要學生先對點的坐標進行預設,接著將由是知點所組成的直線和圓錐曲線所對應的方程作為切入點,以此求解方程。把握此特點,我在組織教學的時候,采取變式教學的方式,為學生變換問題條件,以此引導學生進行預設,從而在問題分析、解決的過程中,總結解題思路和步驟,從而在扎實理解所學的基礎上,獲得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
三、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提高學生合作意識
合作意識不僅是新課改對學生發展的要求,也是學生實現核心素養發展的橋梁。可以說,缺乏合作意識的學生,其數學核心素養是難以形成的。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學生靠單打獨斗,難以掌握所學。基礎知識發展受限,自然影響核心素養的發展。面對此情況,我在組織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嘗試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同組異質的小組中,積極合作,有效交流,從而提升其合作能力。
總之,在高中數學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的指導下,教師要明確教什么和如何教這兩個問題,基于核心素養,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深入思考,提高自主探究能力;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提高學生合作意識,從而為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林軒.基于核心素養下高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探究[J].福建中學數學,2017(12):33-35.
[2]楊雪輝.基于核心素養的農村高中數學課堂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