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峰云
摘要:數學教學的功能和作用不僅在于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還在于能夠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與數學素養。課堂是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的有效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知識增長和能力發展,關系到數學學科教育功能的發揮。由此可見,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至關重要。所以,本文將會從整體把握數學課堂、優化課堂教學設計與開展小組合作教學這三個層面展開研究和論述,試圖說明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基本策略和有效方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切實轉變教師單向傳輸式的教學方式,改善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和環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和倡導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構建起高效的數學課堂,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全面發展。但由于高中數學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認識不足,導致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流于形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效課堂的構建。所以,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要走出傳統教學觀念和模式的誤區,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進、革新與升級,從而真正構建起高中數學的高效課堂。
一、整體把握數學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和前提,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學習能力,才能深入到知識的生成與發展過程中,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高中數學教師應積極地轉換教學思想和觀念,以新課程理念和核心素養為指導,從整體上把握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過程,突出和強調學生的課前預習、課上自主學習、課后總結復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授《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這部分知識時,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筆者先給予了學生們充足的預習時間,讓學生們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通過預習的過程,學生們在面對筆者的授課時,便會降低學習難度。這樣一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整體把握數學課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依據,是具體課堂活動和行為的指引,科學、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則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條件。所以,高中數學教師應該根據新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學生認知結構來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既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和需求,又涵蓋和涉及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三個維度;其次,數學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的整體和具體目標來進行課堂教學環節、內容、方法的設計,對課堂中可能發生的各種行為進行預設,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
例如,在教授《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主要讓學生們會用向量加、減的三角形法則作兩個向量的和向量,所以,在一開始,筆者便為學生們明確了教學目標。上課后,筆者先通過向量運算的類比,讓學生們掌握向量加減運算的交換律,然后再通過對實數與向量的積進行教學,從而培養學生們抽象的思維能力。這樣一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明確了課堂的教學目標。
三、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給予學生表現機會
小組合作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方法,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要求,能夠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與共同進步。所以,高中數學教師需要轉變學生之間原本的個體競爭關系,將全班學生按照科學的標準和原則分為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并對組內成員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給予每個學生足夠的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從而使學生們能在小組內展開溝通、討論與交流,實現思維互補與資源共享,在互幫互助中實現發展與進步。
例如,在教授《任意角的三角函數》這部分知識時,在高中學習階段,教師不僅負責傳授知識,同時還要具備檢驗學生們學習成果的責任,如何檢驗學生們的學習成果呢?筆者是這樣做的,在上課開始前,筆者將學生們進行了分組,每個小組6人,小組成員確定好后,筆者給學生們下發探究任務,如:三角函數是一個數量概念,但三角函數是否也可以成為圖形概念呢?通過幾何方式能否表示出三角函數?任務下發后,筆者給予學生們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經過學生們的討論與交流,學生們最終得出結論,隨后,筆者讓學生們選派出代表進行回答,通過學生們的回答情況,筆者便能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成果,當學生們出現問題時,筆者便會及時對學生們進行查漏補缺。這樣一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給予學生表現機會,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的來說,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是新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入落實素質教育的動力和支撐。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以新課程改革基本理念為教學指導,通過整體把握數學課堂、優化課堂教學設計與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等策略的運用,來推動數學課堂教學的變革,最終實現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組織與構建。
參考文獻:
[1]王善偉.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探索[J].中國新通信,2019,21(12):207.
[2]田仁杰.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19(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