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化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初中化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融入其中,使學生了解化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即是對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初中化學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可以說是與我們的生活最為貼近的基礎科目之一。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初中光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貼合點展開教學工作,即本篇所闡述的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通過生活化教學不僅可以拉近學生與化學之間的距離,而且還有助于激發初中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降低初中化學的教學難度。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總結,認為開展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知識來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又蘊含著知識。因此在初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將生活中所運用到的化學知識與教材內容相銜接,增加學生對該部分知識學習的樂趣。創設生活化情境既可在教學課程開始之前的導入環節,也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課堂環節。老師不斷挖掘化學與生活的銜接點不僅有助于持續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吸收能力。
例如,在教學“空氣”一課時,老師可以先從生活中的水著手。同學們,我們每天都要喝水,但是你們會直接喝自來水管中的水嗎?不會,除非很渴而且還找不到其他水源。為什么不直接喝呢?因為水里面有很多雜質。大家能看到水中的雜質嗎?不能。那大家是怎么知道水中有雜質呢?聽大人說的/網上看到的。看來大家都是道聽途說,那大家看到過電解水的實驗嗎?看到過/沒看到過。看到過的同學說一說。小區凈水機售貨員做的實驗,水電解后特別臟。嗯,很好,看來還是有部分同學比較注意觀察生活。水是不純的,那我們的空氣呢?也不是純的。你們怎么知道?我們預習課本了,書上說的。大家主動預習,老師很欣慰,書上具體是怎么說的,有誰知道?書上說空氣是由氧氣、氮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氣體和雜質組成的。看來空氣不僅不是純凈的,而且成分還很雜。大家能不能想出一些證明空氣不是純凈的生活現象或者例子?樹葉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并釋放出氧氣,可以證明空氣不是純凈的單一氣體/汽車尾氣排放二氧化碳會融進空氣之中/菜窖長時間不通風的話,人下去會窒息。很好,同學們說了很多能證明空氣中存在的氣體不止一種的例子。今天課程講解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像同學們所說的樣子。
2.提出生活化問題,促進學生思考
提出生活化問題是指老師將課程中所講化學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現象進行提問,啟發學生運用已學化學知識進行說明。通過提出生活化的問題,不僅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聯系實際,而且還能夠促進學生思考,并運用知識解決社會問題。
例如,在教學“燃燒與滅火”一課時,老師可以根據現實生活進行舉例,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同學們,你們都見過消防員滅火嗎?見過/沒見過。見過的同學說一說,消防員是如何滅火的?消防員會通過運水車和水管噴水滅火。很好,那你說說為什么消防員要用水滅火呢?因為水澆在火上能夠吸收火的熱量,使燃燒物的溫度迅速降低,最后使燃燒終止。說的很好,同學們還在生活中見到過哪種滅火方式?用滅火器滅火。對,現在絕大部分高層建筑物內都有滅火器,那你說一說滅火器滅火的原理?滅火器里面裝有液態二氧化碳,液態二氧化碳釋放后會迅速汽化,從而將可燃物與空氣相隔離,從而實現滅火。說的很對,生活中還有哪些滅火方式?干粉滅火器。對,滅火器的種類有很多,但是干粉滅火器的原理我們暫時還沒有涉及,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下做簡單的了解。其他沒有了嗎?家里做飯的時候炒菜鍋著火了怎么辦?使用鍋蓋滅火。為什么鍋蓋能夠滅火呢?因為鍋蓋能夠將國內的空氣與鍋外面的空氣相隔離,待鍋內氧氣燃燒完之后火就滅了。同學們還能想到其他生活中的滅火現象嗎?不知道。過生日的時候大家要在生日蛋糕上擺什么?擺蠟燭。蠟燭是怎么弄滅的?吹滅的。大火同學們往往能夠記住,小火倒是有點忽視了,誰來說一說吹蠟燭滅火的原理?吹出的氣流中有較多的二氧化碳或者氮氣,蠟燭周圍的氧含量降低。還有別的原因嗎?吹出的氣體能夠降低蠟燭的溫度。同學們說的很對。同學們,通過剛才我們的聊天,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的生活中存在很多現象與我們的化學知識相關?是的。平時,大家只知道現象存在的狀態和解決辦法,但是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大家就能夠明白其中的原理。所以,同學們要平時要注意觀察生活,你們慢慢會發現生活并不是大家所看上去那么簡單。
3.教學內容生活化,降低學習難度
由于化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想象,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不能對于化學知識產生直觀性的認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將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從而將抽象思維轉化為直觀認識,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化學知識,而且還便于同學記憶知識。
例如,在教學“金屬材料”一課時,老師如果僅是將金、銀、銅、鐵、鋁、鋅、鉛等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進行直接性的解說,不僅不利于學生掌握,而且還容易讓學生的記憶產生混亂,最后只能是朦朦朧朧,什么也記不住。由于這些金屬多屬于日常生活中的常用之物,所以老師可以將各種金屬擺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直觀性的進行觀察。其中許多物理性質不用老師講述,學生就能夠直接性的辨識,而且“眼見為實”的效果遠遠優于學生自己的死記硬背。在比較各金屬的硬度時,老師可以讓同學們分別進行實驗,感受不同金屬的硬度,從而做出比較。同時老師還要由此聯系日常生活。比如在學生感受金屬硬度之后,讓大家說一說為什么菜刀、錘子要用鐵制而不是其他金屬等。在比較金屬的化學性質時,老師可以通過化學實驗進行了解,比如金屬活性實驗可以通過觀察金屬與鹽酸的反應狀態進行比較等。
化學來源于生活,教師在對初中階段學生開展化學課堂教學時應回歸生活,采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對學生實施教學,使其感受到化學的實用性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過設置生活化情境、提出生活化問題等措施,可以使生活化教學策略的作用在初中化學教學工作中獲得充分的發揮。
參考文獻
[1] 陳偉華.淺論初中化學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18(09):20-21+44.
[2] 蘇麗芳.初中化學的生活化教學策略分析[J].黑河教育,2016(04):51-52.
作者簡介:周均輝,1967年7月生,男,湖北省棗陽市,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興隆鎮第一初級中學,本科,中學一級,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