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如萍
摘要:“史料實證”作為高中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一,其內涵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作為歷史學科系統建構的重要依據存在,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是歷史學科教研的焦點。依照史料實證活動所需的“問題”3,可將培育切入點轉向“問題情景”教學模式,可將此模式具體化為:設置問題情景,提出問題;搜集辨析史料,思考問題;梳理總結史料,解決問題此三大環節。
關鍵詞:史料實證;問題情景;教學初探
“史料實證”是基于歷史學科本身特點與學生學習歷史的需求而提出的一項核心素養。史料實證素養形成過程中也體現出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歷史解釋等其他維度素養能力的掌握要求,因此,培養“史料實證”意識的重要性尤為突出。而問題情景教學模式以其生動的情景性、問題的突出性,為史料實證素養的培育創造出重大空間。具體實施環節則可按照問題------史料-----解決的順序,分為:設置問題情景,提出問題;搜集辨析史料,思考問題;梳理總結史料,解決問題三大環節。
1.設置問題情景,提出問題
“史料實證”活動的前提在于對所需史料進行查閱、搜集與解讀及研究問題的提出,因此,對學生進行史料實證素養培養的第一步是問題情景的設置和問題的提出。
例如:在《中國古代土地制度》一課的教學中,在介紹“商周井田制”部分時,筆者給學生呈示了這樣一段話:《孟子·滕文公上》中言:“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詩經·小雅·大田》中云:“雨我公田,遞及我私”,然后再以形象化的公田中、私田周的圖示之,讓學生依據此圖與注釋提出自己的疑問,諸如有:“種私田的都是什么人,他們和公田主人有什么樣的關系”、“為什么公事畢,才敢治私事,在祈雨時,都得先及公田,再及私田”、“這種井田制是什么時候廢除的,繼之而后的又是什么樣的一種土地制度?”等問題。通過問題情景,加強學生對歷史現象進行探究的興趣與動力,增強學生進行史料搜集與辨析的意識。
2.搜集辨析史料,思考問題
繼設置問題情景,提出問題之后,接下來可進入多方搜集并深入辨析史料,思考問題,以得出可信的史料依據的環節,這與“史料實證”核心素養概念相契合,此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歷史解釋等素養的同步培育和提升過程。
筆者還以上述《中國古代土地制度》一課中提出的關于商周井田制土地的問題為例,在上述問題提出之后,可組織學生去圖書館或電腦教室,進行相關史料的搜集與查閱。如針對“為什么公事畢,才敢治私事......”的問題,則可從“井田制”的概念與性質入手進行查詢:井田制是一種中國古代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屬周王所有,其將土地層層分封給貴族,貴族對土地也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亦需要向周王繳納貢賦。奴隸和庶民則在貴族受封的土地上集體耕種。對此,亦有《周禮·地官·小司徒 》中“ 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以任地事而令貢賦,凡稅斂之事?!敝浴T诖耍P者引導學生思考上述問題,得出一些合理的歷史結論,如“奴隸們需要義務勞動以從貴族那里獲得私田的使用權”等,同時查閱與此井田制有關的其他歷史記載,以輔證此材料與這種結論的可信性:如:《韓詩外傳》中“古者八家為井田,方里為一井......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憂,患難相救,有無相貸,飲食相召,嫁娶相謀”等,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對井田制在歷史中的地位影響亦有了一定的認知,為之后的史料總結與最終問題的解決奠定了堅實的材料依據基礎。
3.梳理總結史料,解決問題
繼師生對史料辨析和情景問題的思考之后,接下來是梳理總結史料,解決問題的環節。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解決”并不僅僅在于對某一特定問題的回答,而力求能夠在問題之外獲得關于現象或事物更多的思考與認識,以充分發揮史料實證素養探究的價值。
例如:依據上述對《周禮·地官·小司徒 》、《韓詩外傳》、《詩經·小雅·大田》、《孟子·滕文公上》等歷史文獻中與問題相關資料的查閱,學生能夠對上述問題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知結論,如“井田制是一種土地國有名義下的貴族土地私有制,其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但后隨生產力的提高井田制漸趨瓦解,土地私有制確立”等。同時意識到土地作為古代人民生活的主要支撐力,土地制度形態及其變更亦便會作為舉國大事被歷史學家、文學家等記錄進自己的典籍中,是推動古代文學藝術發展的一大助力,《詩經》便是表現。除此之外,《韓詩外傳》中所載的“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憂,患難相救,有無相貸,飲食相召,嫁娶相謀”等現象,可使學生認識到井田制在民眾集體和諧生活中所具有的作用。在梳理總結過程中,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得到提升的同時,對井田制及其有關的歷史現象和形態亦有了較為深入的認知。
總之,“史料實證”是高中歷史教學中以提升歷史學科水平為目的的一項重要的學科素養,應依據史料實證行為的由來邏輯,從情景問題設置以提出問題、搜集辨析史料以思考問題、梳理總結史料以解決問題此三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意識,為高中歷史學科能力的養成和新高考應試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倩雪.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4):160-161.
[2]邱俊香.挖掘實證史料 促進歷史理解[J].基礎教育研究,2019(0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