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改革,現在的學校的教育模式從一般單純的課本知識的傳授變成了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素質教育,即讓學生全方面發展,教師要做到讓學生獨立發展,以學生為主,增強學生的道德修養,讓他們具有公德心和責任感;加強學生的體育建設,使他們具有健康的身體和樂觀的心態;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學生想要取得多方面發展,那么在道德與法治這門科目中所需要學習的知識也就愈發變多變得重要。
關鍵詞:小學道德法治;情景教學;激發興趣;深化理解;引導學生
學生需要在學習道德與法治后懂得道德,即自身的修養,這對以后的人際交往和自身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好的道德修養使人刮目相看。而法治,即讓學生知法懂法,讓學生知道做錯事的后果不僅僅是對不起,而是法律的嚴懲,讓學生對于法律抱有敬畏之心。所以教師在上課時需要讓學生對此門科目抱有興趣且認真聽講,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談情景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希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道德與法治不屬于語數外這三大科目,學生在學習起來自然感到比較輕松,但道德與法治不像科學那樣具有創新性和延展性,它是一門比較枯燥的課程,因為法律是死規定。所以學生在學習此門課程的時候往往會感覺到厭煩,導致學生對學習道德與法治沒有興趣,學生沒有了興趣,自然上課就不會認真聽講,這從而導致了教師的授課效率下降,所以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教授道德與法治時,不應該只是將課本的知識講給學生,而應該結合生活中所經常出現的情景來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融入到情景當中,從而具有興趣去學習,這樣效率就會得到提高。
例如我在講解《我們生活的地方》這一單元時,學生對于自己生活的地方總是具有興趣和親切感的,所以我在講解此單元時學生學習的興趣很高,我讓學生講一講自己所生活的地方都有什么樣的風景和文化,學生紛紛搶答,從而學生具有了興趣之后,我再講授后面的知識學生聽講就會很認真。
二、深化學生知識理解
往往一場好的電影或者演講,帶給人們的總是聽覺與視覺的震撼還有情感的共鳴,有了情感,人才能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當中并為之努力奮斗。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時候,往往只是看到它的表面,所以只學習它的表面,這樣雖然也能大致了解它的含義,但對于它的深層理解和意義卻是一竅不通,比如我問學生這件事可以這樣做嗎?那當然不能,但為什么不能呢?學生就無從回答了。所以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讓學生對于所講授的知識進行深層理解。讓學生把自己帶入到情景當中,讓學生去感受:如果別人對我做了這件事我會是什么想法,我會怎樣對待他。讓學生具有情感帶入,讓學生對于課文知識有了更深度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例如我在講解《我們在公共場所》這一單元時,學生可能知道不能亂扔垃圾、按先后順序排隊、小聲說話,甚至可能不知道這些紀律。所以我在講授這些知識的時候,不能只講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而是要告訴學生為什么不能,比如亂扔垃圾會導致環境惡化,人人都亂扔則會變成垃圾場。大聲喧嘩會影響他人工作或學習。每個人都不排隊也會使紀律全無,變得混亂。學生在了解到原因和后果之后,便能夠切身理解為什么不能這樣做了,從而在情景中真正懂得知識的含義。
三、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小學升初中的考試中對于此科目不進行考試,那么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是為了什么呢?當然是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去做事,讓學生時刻都能去想這樣做是對是錯,使學生在環境影響下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不受大眾的驅使,能夠在他人處于困境的時候不冷眼旁觀。學生學了此門課程之后應具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道德行為規范。學生在生活中時刻想到法律的限制,從而在大事面前能夠保持沉著冷靜,這也是新課標所規定的的教育含義。不僅僅是成績,還是實踐。所以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此門課程時要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踐情景演示,從而鍛煉學生去在生活中學以致用。
例如我在講授《家中的安全與健康》這個單元時,學生都認為在家中豈不是非常的安全從而覺得學習的知識毫無用處。為了讓學生真正能夠懂得和理解此章知識,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視頻,讓學生了解到家中的危險,比如隨便玩火會引發火災,手觸及電源會被電,許多生活清潔用品有毒不能吃,用尖銳刀器傷及自身等等,讓學生在觀看完視頻之后能夠懂得這樣干的后果從而使學生在生活中做到小心謹慎。在此之后我讓學生布置一個生活中的情景,讓學生自己來做,觀察學生行為是否對,如果不對及時的指出讓學生銘記在心,學生在真實的情景體驗之中具有興趣,在體驗之后也能得到真正的實踐,從而學以致用。
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時,要讓學生真正懂得道德和法治的真正含義,讓學生懂法懂道德,使學生在生活中能夠學以致用。從而真正地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心,讓學生全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瑛.構建道德與法治生活課堂[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0)
[2]劉瑩.小學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