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琴
摘要:“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方式,同時也是學生進行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思想感情體會的主要方法。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進行課文的朗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能力的培養,并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但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學生起點低、普通話不標準,在朗讀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問題。我通過本文對農村地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了深入論述。
關鍵詞:農村地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培養策略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激發學生對閱讀教學的興趣
朗讀是一種具有藝術美感的閱讀活動,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一般都是以教師的講授和灌輸為主,學生很少有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機會。因此這就很容易使學生喪失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興趣。而通過課上的朗讀訓練,能為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而且抑揚頓挫、鏗鏘有力的朗讀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有助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刻理解
對文章進行深刻的理解需要閱讀者應從文本世界過渡到作者的心靈世界,只有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和情感的聯絡,才能感受到文章中蘊含的思想和情感。而朗讀是將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閱讀形式,能使學生更加貼近作者的心理,進而進行文章內容的深刻理解。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朗讀是一種由眼到腦再到口的思維活動,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學生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語言文字進行綜合性的運用,同時也會得到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因此,朗讀活動的進行能夠促進學生一系列素質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現階段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朗讀能力培養的現狀
(一)教師教學觀念陳舊,對朗讀教學重視不夠
在廣大農村地區,經濟及教學水平都普遍偏低,由于地處偏僻,通訊不暢,教師無法接受到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因此,在較為陳舊的教學觀念的引領下,教師只會注重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朗讀教學也沒有提起足夠重視,很少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的朗讀。
(二)學生朗讀能力的起點低
在農村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朗讀訓練很少開展,以至于學生的朗讀能力起點低,有的學生害羞,不敢開口讀;有的學生朗讀時平鋪直敘,缺乏情感;還有的學生不能正確斷句,無法正確進行文章的朗讀。這一系列的情況都說明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欠缺,缺乏對文章的朗讀訓練。
(三)教師普通話不標準,不能發揮正確的示范作用
在農村地區,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很多教師都是當地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代課教師。這些教師由于專業素質較差,在教學中不能正確地使用普通話,更不能在朗讀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正確的示范教學,使學生無法得到恰當的學習指導,從而導致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效率低下。
三、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朗讀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明確培養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朗讀計劃
在具體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教師教學觀念的陳舊及教學目標的不確定是造成朗讀教學現狀的重要因素。因此,為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朗讀教學,首先需要教師順應時代的發展,進行自身教學觀念的轉變。新的教育時代中,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已經不再是學校教育的唯一內容,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能力作為學生語文綜合素質中的一部分,也是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培養的主要內容。其次,教師應將朗讀能力的培養納入教學目標之中。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明確、切實可行的朗讀能力培養目標,并將這一目標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總教學計劃之中,從而使學生在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培養訓練中,得到朗讀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日常朗讀計劃,使學生在朗讀計劃的指引下進行有效的朗讀訓練。
(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朗讀教學氛圍
教學氛圍作為環境因素,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及學習狀態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為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效率,教師就應注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此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首先,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主體地位,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寬松、活躍的教學氛圍內,消除緊張情緒,敢于、樂于開口朗讀。其次,教師還應根據朗讀內容,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在具體教學情境的引領下,增強對朗讀內容的體會和感受,從而激發學生豐富的內心情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訓練。
(三)教師應注重自身朗讀素質的提高,對學生進行朗讀技巧的傳授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生進行效仿的對象,其自身的朗讀能力及朗讀水平對朗讀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教師應加強對自身語文素養、朗讀能力的提升,在為學生提供示范教學時,以其飽滿的情感、抑揚頓挫的語調,使學生受到感染,獲得情感上的共鳴,進而引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另外,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技巧的指導,通過朗讀情境的創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加朗讀形式的多樣性,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進行自主想象,激發學生的思維靈活性。通過這些朗讀技巧的掌握,學生的朗讀能力一定會得到極大提高。
四、結語
總之,朗讀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組成部分,教師應轉變觀念、積極地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和教學氛圍的營造,使學生在強烈的情感共鳴中,得到朗讀技巧的掌握和朗讀能力的提高。
(責編 ?吳 娟)
參考文獻:
[1]于桂秋.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J].中華少年.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