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安東
【摘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即將促進學生發展為教育的根本價值取向,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核心是學生的發展。數學微演講是由學生作為演講者,圍繞數學內容開展的數學學習交流活動,校本課程以學校為本位,與國家地方課程相對應,是國家與地方課程的補充,能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推動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數學微課演講校本課程是為學生設計的校本課程,以數學為主體,以學生為本位,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開展數學微演講課程有助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關鍵詞】生本理念;小學數學;微演講;教學;實踐
小學微演講是一種貼近兒童、數學文化與學生生活的綜合實踐活動,運用數學微演講的方式開展數學教學,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鞏固和提升學生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數學微演講深挖教材中蘊含數學文化的教學資源,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微演講的方式開展教學,將數學微演講融入數學知識教學中,有利于改善數學的教學效果。
一、數學微演講簡介
數學演講可融合數學閱讀、寫作為口語表達,依托現代媒體技術,使數學演講可視化,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將數學微演講視頻植入課堂教學,不僅豐富了教學形式,而且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目前,國內外關于數學演講的研究很少,各種教育報刊中沒有相關系統研究的文章。數學演講教學是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當前,很多小學生對數學文化的接觸較少,在應試教育制度影響下,教師在教學中較少進行有關數學文化的教學,很多學生甚至不知道一些著名數學家的名字與相關數學知識的常識。這種教學現狀顯然不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的理念要求。
當前,微信、微博等以微型為特點的文化快速發展,基于此,數學演講也應體現微型的特點。數學微演講應符合學生的實際認知與學習需求,并結合學生的生活選擇演講內容,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通過開展數學微演講活動,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
數學微演講課件的制作使用攝像機等設備同步錄像,方便學生與家長共同觀看學習,這有助于激發學生參加演講活動的積極性。數學演講以學生為演講者,通常用時為兩分鐘左右,演講內容圍繞教學內容開展數學學習活動。通過PPT演講稿等資料制作演講課件,以規范學生的演講活動過程。數學微演講可以在每周教學中單獨抽出一些時間讓學生進行演講,一些單純的數學文化等演講內容可不定期地安排時間開展。教師應使數學演講與數學課堂教學相互融合,發揮教育合力作用,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進而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二、小學數學微演講教學模式設計
1.微演講教學設計
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數學微演講校本課程研究旨在促進學生通過演講的方式更好地認識數學,形成與課堂教學深入融合的數學微演講校本課程體系,提升課堂教學品質及學生綜合素養。小學數學微演講可以豐富數學課堂表現形式,促進數學閱讀與寫作的進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實施效度,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信心等情感因素也可以在數學微演講中得到豐富和完善。數學微演講校本課程開發實施可以促進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全面提升課堂教學實踐水平。數學微演講的設計首先要求課題組成員認真分解教材每個單元的內容,保證每個單元都有一個課時運用數學微演講??梢韵仍谝粋€班級試行,通過評議反饋商定修改演講內容,如果原定演講內容符合課堂教學,可將PPT演講稿與錄制好的演講視頻進行資源共享。
數學教材與微演講配套序列中將數學微演講內容細分為數學與人物、歷史、生活、情感、趣味等方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析學習內容,尋找教材中的數學人物故事、數學知識歷史,并以數學教科書為基本框架,挖掘相關數學背景知識、數學符號的來源及數學名題等。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發表對自己數學知識的獨特發現和理解,講述自己身邊的數學故事,揭示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學生對數學的情感體驗有所差異,通過分享各自的學習經驗,有利于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2.微演講教學案例
傳統教學模式通常是教師在課前階段讓學生回憶上節課學習的重要內容,以鞏固和加深學生的記憶。此教學模式與新的教學內容關聯度不高,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想改變這種教學模式,教師應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發展為本,在課前植入數學微演講,展示推薦式、約稿式等多種形式的數學微演講視頻,以微演講中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軸對稱圖形》的教學為例,課前階段由學生現場利用PPT演講《神奇的蜂巢》,蜂巢是蜂群生活的處所,蜂巢房孔都是正六邊形,經過對蜂房的研究,科學家發現相鄰房孔共用一堵墻非常節省建筑材料,蜜蜂身體基本為圓柱形,在房孔內居住非常合適。蜂窩結構帶給了人們很多啟示,如航天器設計師研制新產品時借鑒蜂窩結構,減輕了航天器的重量,而且能夠隔音隔熱;在建筑中應用蜂窩結構可提高其美觀度。播放完視頻后,教師開始提出啟發性問題,讓學生思考、探討蜂房呈六邊形為什么美觀,從而導入新教學內容。微視頻中的直觀展示讓學生對新的學習內容充滿了好奇與期待,通過介紹蜂窩結構,讓學生初步感受到軸對稱圖形的美觀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良好的課堂結尾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高潮,起到啟迪學生智慧的效果。通過數學微演講的方式結尾,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的獨特魅力。
以六年級上冊《分數相乘》為例,由學生現場演講古代分數乘法?!毒耪滤阈g》中有關于約分、通分、分數加減乘除法等分數運算法則的記載,乘分數是關于分數的乘法運算法則,“母相乘為法,子相乘為實,實如法而一?!睂嵵阜肿樱ㄖ阜帜?。此章節中提供了三道例題:“今有廣田七分步之四,從五分步之三,問為田幾何?”答曰:三十五分步之十二。
演講結束后教師進行總結,微演講中的乘分數即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尾數學演講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讓學生體會到了古人的智慧,加深了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數學微演講是基于兒童與數學推出的校本課程,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探究式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學習增添了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存在于實際生活中。通過對小學數學微演講的研究,編訂科學有效的小學生數學微演講校本課程,有助于改善數學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養成。
【參考文獻】
王啟玲.關于新時代小學數學探究性教學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8(24):97.
葉榮球.新課程體系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8(17):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