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錦
【摘要】經典誦讀是小學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內容,經典誦讀也是培養學生語感和文學素養的有效途徑。本文結合小學語文古代經典誦讀的意義,指出了當前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了小學語文古代經典誦讀教學策略,希望對小學語文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展,基礎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小學語文也從傳統的知識教學朝著文學認知的方向不斷轉變。如今,呼喚傳統文化的回歸已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心聲。以此為背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誦讀古代經典,讓學生展開想象,體驗情感,領悟內容,感受經典的魅力”等要求。雖然現階段許多學校的古代經典誦讀教學都已經起步,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小學語文古代經典誦讀教學狀況不容樂觀。
一、小學語文古代經典誦讀教學現狀
1.經典誦讀認識不足
在小學經典語文誦讀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對經典和誦讀的認識不足。在對經典二字的理解中,不少教師認為是一些經典文章、古詩詞、小說等內容,一些教師甚至認為時間長的文學作品即為經典。其實,經典應當是我國的文化典藏,核心是經典文化。除此之外,教師還缺少誦讀方法,不少教師常結合自身的經驗開展誦讀教學,認為誦讀就是吟誦,也有教師認為誦讀就是朗誦。因此,在誦讀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將經典誦讀和語文教學區分開來。
2.不重視誦讀策略教學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傳統式的課堂教學只有40或45分鐘。在教學任務較重的情況下,語文課堂全部被疑問解答和討論填滿,許多教師根本沒有時間讓學生去誦讀。而古代經典誦讀,在教師限制下,就變成了某個學生從文章第幾段讀到文章第幾段,然后其他學生接著讀下面的內容。這種按部就班式的誦讀,缺乏目的性,也缺少教師指導,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對語文古代經典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根本無法通過誦讀掌握抑揚頓挫的誦讀手法,也無法進入古詩文的意境,感受古代經典的魅力。
二、小學語文古代經典誦讀教學策略
1.選擇合適的誦讀素材
我國古代經典博大精深,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古代經典誦讀,可以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全發展。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許多古代經典作品,許多作品都具有誦讀價值。不過,小學生活潑好動、身心發展不成熟,在學習方面都缺少耐心,加上小學生所掌握的語文知識相對不足,所以,在小學語文古代經典誦讀教學過程中,合理選擇誦讀內容就顯得非常重要?;诖耍處熞獜膶嶋H出發,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知識結構,堅持“最有價值”“易于誦讀”的原則,選擇合適的內容讓學生誦讀,以確保學生通過誦讀能有所收獲。例如,在小學語文(蘇教版)五年級上冊《黃鶴樓送別》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誦讀詩歌、品味詩歌語言的基礎上,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其他名家的送別詩,如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李白的《贈汪倫》、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等,讓學生開展聯袂誦讀。這些作品通俗易懂,小學生理解起來并沒有太大的難度。然后,教師可以結合送別詩的特點,帶領大家對照詩歌譯文,講述作者是如何描述離別之情的,如何進行意象沉淀,情感疊加的。這樣層層推進,可以很快帶領學生進入佳境。
2.明確誦讀教學目標
所謂誦讀,就是在感情的支配下,用清晰響亮的聲音去閱讀文本。誦讀是朗讀的一種,關于朗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相信書籍和朗讀的力量,是教育信仰的真諦?!闭b讀是朗讀的一個較高的層次,確切來說,誦讀是個體在眼、口、耳、腦共同作用下,去描述和領會文本意義的一個過程。所以,我們也可以將誦讀看作一項創造性的勞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古代經典誦讀肩負著培養學生語感,提高學生文化意識,促進學生知識積累的重任。誦讀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明確教學目標,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合理進行教學預設和安排。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文的誦讀教學中,教師要找準誦讀教學的目標——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品質,體會詩人悲天憫人的情懷。為了讓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使學生了解詩人和詩人的生活背景。然后,借助故事創設教學情境,同時連接詩篇,講述經過多年的顛沛流離,飽受戰亂之苦的詩人聽說官軍收河南河北時欣喜若狂的心情,啟發學生去想象詩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極而泣的情景。最后,帶領學生用喜悅、激動的心情去誦讀詩歌,這樣可以讓學生準確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體驗詩情詩意。
3.重視誦讀方法傳授
現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古代經典誦讀已成為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結合實際來看,許多學校的古代經典誦讀實踐效果并不好。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非常多,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許多小學生在學習方面缺少經驗,但是一些教師在誦讀教學中,都不重視誦讀手法教學,以至于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古代經典誦讀方法,誦讀教學質量也大打折扣。鑒于此,在小學語文古代經典誦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誦讀方法教學,以強化誦讀教學效果。例如,在小學生剛接觸古代經典時,教師要重視范讀的引領作用,通過教師范讀、錄音誦讀,引導學生注意字詞發音,把握誦讀節奏、速度,學會斷句。
與此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讀出古代經典的韻味,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在學生掌握正確的誦讀方法后,教師還要保證學生誦讀的時間,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度留白,留出一段時間讓學生誦讀,或者在課間時間,在課前預習時間,都可以學生開展誦讀,以培養學生的樂學意識。此外,教師還要重視學生誦讀興趣的培養,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以促使學生不斷進步。例如,在杜牧的《山行》的教學中,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創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之后,可分析詩句中的重點字詞,使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并在此基礎之上指導學生正確地誦讀。如誦讀的節奏韻律,第一句的誦讀節奏是2-2-2-1,第二句是2-2-1-2,第三句是2-1-1-2-1,第四句是2-2-2-1;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誦讀中的輕重緩急,如“遠、斜、做、紅”突出其讀音,掌握誦讀的方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古代詩詞的韻律之美,才能激發對中華經典詩詞的熱愛。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古代經典誦讀教學,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啟迪學生智慧,促使學生健康成長的要求。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古代經典誦讀教學的意義;然后,本著素質教育理念,大膽探索古代經典誦讀教學路徑,實施行之有效的古代經典誦讀教學策略,爭取通過古代經典誦讀教學,讓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從而為學生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高小江.小學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芻議[J].學周刊,2018(01):57-58.
王月軍.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典古詩文誦讀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3):242.
朱長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典古詩文誦讀研究[J].才智,2016(25):25.
臺芳芳.誦讀在小學古典詩歌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忽視[J].學周刊,2015(3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