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燁
【摘要】本文主要從自然拼讀法的基本概念、自然拼讀與小學英語教材的融合應(yīng)用兩個方面入手,深入研究了自然拼讀教學法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中的實踐應(yīng)用。旨在幫助廣大小學英語學科教師更好地了解與掌握自然拼讀教學法,并能夠得心應(yīng)手地將其運用至譯林版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中,以開展高質(zhì)量的小學英語學科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
【關(guān)鍵詞】自然拼讀法;小學英語;應(yīng)用實踐
對于小學生來說,英語比較陌生,他們往往很難輕松掌握,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又會打消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yīng)轉(zhuǎn)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運用自然拼讀教學法,不僅能讓這些難點不攻而破,還能提高教學效率。以下是對該教學法實際應(yīng)用的具體闡述,望能夠為今后的英語教學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一、自然拼讀
在小學譯林版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均設(shè)計了Story time模塊,以便更好地幫助小學生學習與掌握英語語言。那么,究竟何為自然拼讀法,它的基本應(yīng)用原理是什么呢?自然拼讀方法,通常又被稱為Phonics。可以說,它不只是以英語作為母語國家的孩子們學習英語讀音及拼字,以提升閱讀、理解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或手段,也是將英語作為第二門語言的廣大英語初學者學習發(fā)音規(guī)則及技巧的一種教學方法或手段。它主要的應(yīng)用原理在于引導學生關(guān)注字母及字母間組合發(fā)音的規(guī)律,它是字母連接、組合及發(fā)音的紐帶,能夠讓學生達到聽音能拼、見詞敢讀的學習效果。
二、自然拼讀法與小學英語教材的融合應(yīng)用
1.巧設(shè)教學情境
教師需依據(jù)課堂的核心話題設(shè)計教學情境,讓廣大小學生能夠通過教學情境體驗并充分地掌握語言實踐應(yīng)用。而有效的教學情境,需具備明確的主題和清晰的線索特征,便于小學生可以在有效的教學情境體驗中輕松地學習、理解并掌握語言,從而有效提升英語語言的學習效率。故在英語語言的教學課堂上,教師需設(shè)定好有效的教學情境及主線,以引導學生開展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以小學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教材中的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Story time)為例,教材設(shè)計的是一只正常吃魚的貓咪,身旁還有一只讀書的小老鼠,它在讀給貓咪聽。這一教學情境略顯單調(diào),雖具有一定趣味性,但遠遠不夠。因而,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期間,教師可適當改變這一教學情境,采用教材中常見的Babby(鼠)、Sam(貓)這兩種學生較為熟悉的卡通形象,來代替原本的小老鼠與貓咪,以充分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復習期間,教師還可安排相應(yīng)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依據(jù)衣物來做人物猜想,因小學生均熟知貓咪愛吃魚,故他們能很自然地想到畫出魚兒形象的衣服,供Sam(貓)穿:Because Sam likes fish.如此一來,便能夠為后期教學活動中的Babby(鼠)、Sam(貓)的故事線索做好鋪墊,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興高采烈地著手研究Babby(鼠)、Sam(貓)這對old friends間的new story。該教學情境設(shè)計及改編過程,能夠不斷勾起小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學習的欲望,還能夠把教材當中fish單詞中[I]的發(fā)音,潛移默化地教授給小學生,便于學生強化記憶。因而,小學英語學科教師在開展英語語音實踐教學活動期間,若想實現(xiàn)自然拼讀與小學英語教材的融合作用,就需埋設(shè)主線著重強調(diào)語音的內(nèi)容與情境之間的關(guān)系,將語音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情境融合在一起,并適當做出相應(yīng)引導,從而讓小學生潛移默化地學習、掌握英語語言相關(guān)知識。
2.巧編拼讀歌
在教學初期階段,在譯林版的英語教材發(fā)放完畢后,教師需讓每位學生制作英語的拼讀本;在學習課本中的單詞部分期間,教師需讓學生查找已學單詞,把這些已學單詞拼接成一個單詞網(wǎng)。日積月累,每位學生均能夠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英語拼讀詞典,并可以將之編成英語拼讀歌謠。教師可以定期舉辦班內(nèi)英語拼讀歌謠活動、英語拼讀歌謠展示大會等,在豐富小學生課余活動的同時,將英語單詞拼讀自然地融入小學生的課余生活當中,從而真正做到巧編、活用英語拼讀歌謠。例如,在小學譯林版英語教材一年級(rhyme time)中,把26個字母納入四會基本要求。在教授26個字母期間,教師可以通過將一些字母與單詞結(jié)合成簡短的歌謠,幫助學生記憶,如 D is for dog, /d//d/ dog,A is for apple, /ae/ /ae/ apple等簡短的歌謠,指導小學生通過歌唱這些簡短的歌謠以及通過采集、整理、集中展示歌謠這一過程,掌握26個字母的name及sound,同時還可以認識一些較為簡單的英語單詞。如此一來,小學生便可以在歌謠幫助之下,對英語學科萌生興趣,不再存在排斥感,而是能夠在教師的自然拼讀教學指導之下,巧編英語拼讀歌謠,并獲取更多的英語拼讀知識。
3.字母操教學
針對剛剛接觸英語的廣大小學生來說,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興趣往往是教學的關(guān)鍵點。字母操是一種快樂式教學模式,能夠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從而讓小學生輕松地學習與掌握英語知識。那么,教師在運用自然拼讀教學方法時,就可以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字母操這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深度篤實自然拼讀教學的概念,以興趣為導向,提倡自然、快樂的英語單詞拼讀學習。例如,我們可以保持單手敬禮的姿勢,手臂為半圓形狀,身姿便可代表字母“P”;我們可以并攏雙手五指,并高舉頭頂,身體自然而然地呈現(xiàn)出一個樹丫形狀,可代表字母“Y”等。教師可以將26個字母操編排好,一邊播放著26個字母歌曲,一邊指導學生們做26個字母操,使學生輕松愉快、自然地記住這26個字母的形、音,以便他們今后能夠更加主動地拼讀、學習英語單詞。
4.綜合拼讀教學
綜合拼讀,意在讓小學生能夠?qū)W習、掌握英語字母改變與合并的相關(guān)知識,讓每個單音節(jié)的字母均能夠組合或者變成熟悉的一些英語單詞。教師可以借助語音材料,像繞口令、韻文等,通過自然拼讀教學法開展綜合拼讀的英語教學。但是,在此期間,教師應(yīng)當注意的是切勿讓小學生跟讀,而是先做出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利用自己已學過的英語拼讀方法來朗讀。以小學譯林版英語三年級教材中Unit 1 I like dogs(Story time)為例,教師應(yīng)遵守先易后難的教學原則,從dog單詞入手,通過類比讓學生逐步掌握這些新英語單詞的讀法,如get,bag,good等,便于學生聯(lián)想記憶。
5.拼音拼讀教學
拼讀是指把英語單詞合理分解成若干音位,再把音位發(fā)音與發(fā)音字母相互組合,以借助這些字母組合成新的英語單詞。在拼音當中,輔音略簡單一些,元音加入后,英語的語言音節(jié)組合會變得更為豐富、自由。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找出讀音、拼法較為相似的一些單詞。以小學譯林版英語三年級教材中Unit 6 what time is it?(Story time)為例,教師可借助PPT來展示Story time的課程插圖,并在該插圖中突出展示鐘表,課堂上幾問幾答后,小學生便能夠?qū)υ摴适掳鍓K做出系統(tǒng)化回顧,這時,教師可出示文本加以總結(jié),將字母t在相應(yīng)單詞當中發(fā)[t]音這一知識進行充分滲透,為學生學習更多音節(jié)知識奠定基礎(chǔ)。同時,教師可將元音u、o、i、e、a與t相拼,得到a-t-at等,并將其均書寫于黑板上,便于學生聯(lián)想記憶,以實現(xiàn)從簡單聯(lián)想至復雜,自熟悉聯(lián)想至學習新知的目的。
三、結(jié)語
通過以上論述分析,我們對自然拼讀法的基本概念、自然拼讀與小學英語教材的融合應(yīng)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及了解。那么,為了能夠更好地應(yīng)用自然拼讀教學法開展高效的英語教學,廣大小學英語學科教師要善于提煉自然拼讀教學方法的精髓,并做到靈活運用,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小學生在教師正確地引導之下,在自然拼讀教學方法所創(chuàng)設(shè)的教學氛圍中輕松愉快地學習、掌握英語知識,進而不斷提升小學英語學科的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劉玲玲.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J].小學生(下旬刊),2017(06):36.
姜瑞雪,李志.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J].中國培訓, 2017(0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