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林
摘 要:本文從兩大角度分析了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指導價值所在,建議需要通過充分挖掘教材當中的生活化元素來進行教學活動,同時還需要結合生活現象進行數學教學,在數學與生活的交互融合當中,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
關鍵詞:生活即教育;小學數學;興趣;時鐘;圖形
在實用主義理論基礎之上進行發展,陶行知先生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教育體系,而其中就是以強調了教育的生活化特性,同樣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基本理念。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環節當中,筆者認為,教師同樣需要遵從這一原則,堅持生活即教育在數學當中的指導價值,并且充分挖掘數學教材當中的生化元素,令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的生活特點,從而萌生興趣,強化數學的實用價值。
一、充分挖掘教材當中的生活化素材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環節當中,通過翻閱數學課本和教材內容,可以發現大量的知識都是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尤其是在一些應用題的題目當中,所有的場景都選取我們的日常生活,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充分地挖掘教材當中的生活化素材,直接進行改造,將生活即教育的思維應用到小學數學的教學環節中去。這時候,教師可以充分使用多媒體信息設備來進行輔助,成為學生們獲取工具和讀取工具的一個重要手段,利用多媒體信息設備搜集大量的資料,并且將一些應用題的題面信息轉變為flash動畫,讓學生在觀看動畫片的同時思考數學問題,可以更好的引發學生的思考熱情和積極性,也可以讓學生在觀看動畫的過程當中,將一些信息記錄下來,看看哪名同學記錄的最多,掌握的最全。不僅如此,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開展的數學教學活動中還可以鼓勵學生們以生活為藍本自主的進行數據似乎及建議依托在小組合作機制之上讓學生結合最近一段時間內所學的和即將要學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對比觀察看一看哪一些內容是有所關聯從而在生活當中萌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生活當中探究數學知識。
舉例來說,在學習對時間的認識這一刻的時候,如果只是通過大屏幕展示一些時鐘的數字,讓學生進行讀取未免有些沉悶,無趣,這時候可以鼓勵學生們將自己家庭的一些具體時間和具體事項記錄下來,例如有些家庭每天晚上06:10開飯,那么這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在紙上畫出06:10的時鐘表示模樣,然后在底下寫上吃晚餐。當然,有一些學生還可以記錄自己家的隨機性事件發生及其時間,例如本周日早晨09:30全家人一起出門前往商場購物。下午14:20,全家人一同前往電影院觀看電影。記錄的方式還是如前文當中所提到的,通過時針和分針的勾化形成一個具體的時鐘形態,然后再以文字的方式描寫出具體的行為動作
二、結合生活現象進行數學教學
在實際的生活當中,有許多內容都是與數學知識息息相關的,而教育本身就是具有長久特性的,其目的不在于為了讓學生掌握多么牢靠的基礎知識,更多的是希望能夠使得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在興趣和好奇心的驅動之下完成學習過程,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有效的,才是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下所不懈追求的。舉例來說,在學習認識圖形這一章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首先在課前預習階段,說一說,自己實際生活當中都看到過怎樣的圖形。從自己的實際生活出發,從自己的家庭環境出發,分析一下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常見的圖形,并且可以鼓勵學生們畫分成不同的小組,每一個小組需要尋找的圖形都是不盡相同的,例如A小組需要尋找生活當中的三角形,B小組需要尋找生活當中的正方形,C小組則需要尋找生活當中的圓形。通過這種尋找的方式,讓學生把一些小巧的圖形物件帶到課堂上來做出展示,在交流探討當中學會圖形的認知和分辨。
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們進行小組之間的探討與交流。例如A小組尋找出來的一些三角形物件,可以和C小組所尋找出來的一些圓形物件進行交換,大家可以集思廣益,想一想在這些物件當中是否可以使得三角形和圓形相互替換呢?無論學生認為可以替換,還是不可以替換,都需要他們說出理由,說出自己的看法。舉例來說,有些學生可能會帶來一個自行車的模型,說這個自行車的車輪就是圓形的,那么這時候讓學生來思考一下,圓形的自行車車輪是否可以替換成三角形的呢?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因為在馬路上,他們所看到的所有交通工具,車輪全部都是圓形的,沒有見過三角形的車輪,這時候教師需要進一步的讓學生進行思考,想一想為什么三角形不能夠成為車輪呢,可以建議學生們通過自己手中的三角尺作為工具來轉動一下,看看三角尺的轉動是否順利,這時候,學生就能夠發現三角尺轉動起來十分費勁的,而圓形轉動起來卻是十分順利的,由此就可以得出三角形和圓形之間的圖形差異,對于圖形的認識也會變得更加深刻。
結束語
總的來說,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是當前各學科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當遵從的首要原則,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也具有較強的指導價值,每一名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傳統思維,探尋教材內容同生活經驗之間的聯系性,令學生快樂的學習數學知識,并體會到數學知識的生活化特點及實用性特點。
參考文獻
[1]李其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136-137.
[2]朱飄英.生活即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指導意義[J].華夏教師,2018(2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