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則耶·依敏
摘 要: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就要求學校應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制訂相應的教學策略,使教學能夠滿足時代發展需求。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加強課前準備內容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及效率得到提升。鑒于此,文章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引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有效的教學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想要完全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依然任重而道遠。學生和教師都是有效教學的對象,二者同樣重要。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保證課堂的教學質量。
1、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1.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他們學習生活的指導者,在充分考慮學生內心感受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可以通過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來實現。教師可以通過運用情景教學的方式來通過講述有趣的故事、猜謎游戲或安排團體比賽來幫助學生學習,還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進而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
1.2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處于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有利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勇于發現、勤于思考、樂于發現的優良習慣。在語文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分析關鍵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擴散思維,有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2、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不利于小學生思維的養成及綜合素質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過分依賴教材,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拓寬學生眼界。語文知識博大精深,擁有十分豐富的內涵,然而有些教師認為學生的認知有限,因此僅僅依賴教材進行教學,然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接觸到的知識有限,思維就受到了限制。語文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也是學生知識不斷豐富的過程,但是由于教師過分依賴課本,學生積累到的知識是有限的,這樣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第二,小學語文教學的另一個現狀是教學方式呆板、單一,雖然很多語文教師已經對教學進行了改革,但是真正落實起來仍有很多問題,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自主性受到了限制。第三,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被忽略,課堂改革與傳統教學顯著的差別在于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往往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依然充當課堂的主體,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一方面會導致教學內容枯燥,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另一方面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要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相關人員就必須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糾正教師的認知,加強教師對我國教學體制改革的認識,這樣才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3、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3.1將理論和學生生活相結合在一起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想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首先便必須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內容生活化的水平,將學生的生活和語文課程的相關理論知識結合在一起。想要做到這點,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便必須重視課文中的細節,重視細節的剖析,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更好的融合在一起。這樣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便能夠通過自己的生活來感受語文知識,這樣學生掌握和理解語文知識也會更加的簡單和容易,教學效果也會真正地提高。
3.2增加課前準備的趣味性
課前準備工作是課堂教學的基礎與前提,教師在進行課前準備時應準確定位自身角色,不再是傳統教學中的主導者,而是教學中的指導者,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課前應掌握教材內容,深度挖掘教材內容,掌握學生的心理及知識需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及探究,設計與學生身心發展相符的課堂教學。同時,眾所周知,興趣是產生在需求基礎上的,當人有需求才會對事物產生研究及學習的興趣。正如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學生的學習動力,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學游戲吸引學生注意力,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自主研究語文知識,善于思考及探究問題,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3.3確立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思想
在現代學生的思維觀念里,自我意識的表現占有很大的一部分,對自己及周圍的環境都有自己的見解。他們有著極強的表達自我的觀念,他們希望能與老師處于一個平等的位置上。所以說,教師在語文中要充分體現出受教育者的位置,尊重他們的理解和思維,營造共同交流探討的課堂氛圍,進而提升教育的效果,使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上來。所謂有效性策略,就是老師利用各種形式的獎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只要是讓學生在正確的方向上得到滿足,策略的應用就是合理的。語文教育體系是以學生的興趣學習為出發點的,教師應該充分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使用準確高效的方法,帶領學生充分融入,建立各種綜合手段為引導。老師和學生的交流才能真正發揮策略的作用。發揮老師的導向作用,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目標多元化,以此取得教學高收益。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接受知識,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自主的接納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做出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學生能盡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悟,加強學生在思維方式、認知方法之間的交流,在不斷地交流中,學生會不自覺地融入課堂中去。
結束語
綜上所述,想要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全面提升,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并根據自身教學經驗進行教學總結,使課前準備內容充滿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及教學質量,最終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曉敏,沈啟生.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討[J].考試周刊,2018(37):70.
[2]馬建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中國高新區,2018(09):123.
[3]周琳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新校園(閱讀),2018(0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