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皓
摘 要:隨著經濟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微課又稱為微型視頻課堂,是信息技術下的產物,其應用于教育教學領域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當前大數據與網絡信息密集的時代,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很難受到學生的認可與關注,而微課很好地借助了網絡化的方式,在課程結構中實現了精準到位、碎片化、隨時化授課的目的?;诖?,以初中數學為例,探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以微課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微課;初中數學;教學應用
引言
創新人才應從小培養,以多媒體與網絡通信技術為標志的現代教育技術為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了新載體,將其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在有限教學時間內增加課堂容量,為學生創設自主個性化課堂,培養其數學思維能力。
1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思維情景
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多媒體技術能夠清楚直觀的模擬思維、再現思維,有效的促進學生多向思維、發散思維發展。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時,可通過大屏幕向學生展示圓形周長曲線如何“由曲變直”成為長方形的“長”,圓形的直徑又是如何成為長方形的“寬”,從而使學生充分理解圓的面積公式,在觀察的過程中開啟了心智,這時教師趁熱打鐵,啟發學生思考是否可將圓變成其它圖形推導面積公式,學生在教師的啟迪下,創造性的將圓轉變為梯形、三角形、四邊形等進行面積推導。多媒體課件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學生在此思維情景內,個人思維也逐漸變得多級、多元,培養了學生“不唯上不唯書”的創新精神。
2課前情景導入
微課可以基于網絡媒體進行播放,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設計課前情景導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能夠較好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在講授空間幾何結構時,由于部分學生空間想象能力不強,往往單純由教師進行圖片講解的講授式教學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使用微課進行課前情景導入,形成教學引導。例如,可以通過動畫形式,對空間中的某一物體如中間鏤空的梯形棱臺進行動畫展示,通過這種形式有利于在空間結構中教會學生如何想象物體結構,解析與繪制物體的三視圖。通過教師預先制作的微課視頻能夠形成較好的教學氛圍,有利于教師在之后的課程中以教具或圖片的方式展開教學,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課堂注意力。另外,微課本身具備較高的趣味性,除了教師進行課前知識的引入設計,其自身包含許多教學資源、配套練習等,能夠在學生日常學習中形成有趣的學習氛圍,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3通過變式訓練,提高思維靈活性
創新思維培養需要采用靈活方式,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變式訓練,有目的的提高學生思維靈活性。變式訓練的方法眾多,其中一題多變便是數學訓練中的常見方式。例如,在學習“組合圖形”時,教師首先在大屏幕上為學生展示一個不規則的圖形,問學生:該圖形的面積如何求呢?學生紛紛在電腦上畫,一名學生在圖形中間加了一條線,將其變成梯形與長方形;另一名學生在圖形中間位置豎直畫了一條線,將其變成梯形與正方形,教師將兩名學生的做法在大屏幕中為全班同學進行演示,學生們很快便將兩種算法的算式與結果求了出來。后來,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們展開思維,將缺口處的圖形補充完整,使整個不規則圖形變成一個長方形,這時再減去補充的三角形的面積,便可算出該圖形的實際面積。面對相同的問題,學生們在已經解答過的基礎上不斷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迅速做出調整,這樣的變式訓練不但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可做到“舉一反三”鍛煉和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
4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創新思維
小學數學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借助多媒體技術設置問題情境可使學生在意境中自己發現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與創新思維。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以下畫面:小兔、小狗與小豬在賽車,小兔的車輪是圓形的,小狗的車輪是橢圓形的,小豬的車輪是方形的,小兔讓兩個伙伴先騎一段自己再前進,比賽開始后小狗與小豬被顛得一上一下,一臉痛苦的表情,學生們被逗得哈哈大笑,最后小兔不但超過了這兩個小伙伴,還吹著口哨一臉輕松的到達終點。學生在笑過之后充滿疑惑,開始迸發思維的火花,思考小狗和小豬輸掉比賽的原因,緊緊圍繞這一問題開始展開討論,在教師的引導與啟發下,學生得出:在同一個圓中,所有半徑長度均相等,將車輪做出圓形可在滾動過程中保持軸心到地面的距離始終不變,因此車子在行駛時自然保持平穩,隨著問題被創造性的解決,圓的相關知識也滲透到了學生腦海之中,使學生掌握了相關知識,培養了創新思維。
5課后知識回顧
微課是一種能夠存儲課程知識的載體,其在移動設備或能夠支持網絡播放的設備中都能夠達到知識的再現作用,這十分有利于學生課后學習與知識的回顧。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許多知識點較為抽象,不是通過教師課中知識的講解或例題的引入便能夠形成靈活應用的內容,這需要學生在課后學習中以微課進行知識的回顧與重復應用,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要點。例如,在講解“全等三角形”知識時,對于概念化的知識要點,或許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便能夠記住,但在具體應用時難免發生遺忘,而微課就可以存儲教師授課時的知識要點。例如,在“邊角邊”與“邊邊角”概念中學生常常會搞混,造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出現錯誤。以微課進行不同概念的解析與應用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的回顧,也能夠較好地完善學生知識體系。
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教學手段得以創新,大力的推動了教學模式革新,對創新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正視電教工具、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充分利用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度,培養創新思維,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玉星.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與對策[J].學周刊,2018(12):44-45.
[2]董雪.基于情境學習理論的微課設計與教學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3]馬爽.微課在初中數學課前預習中的應用研究[D].延邊大學,2018.
[4]董明月.微課在初中幾何翻轉課堂中應用的研究[D].吉林師范大學,2017.
[5]劉雪婷.初中數學課前預習式微課的教學設計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