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麗
摘 要:祖國的未來是要屬于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的,同時這些孩子也是國家發展的最強動力。父母們經常為了孩子們能夠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到處奔波,縱然這樣,他們還是經常會問:怎樣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呢?當然,培養孩子不能靠嘴上說說,而是要在孩子可塑性最強的時候給予他們最好的教育,也就是在孩子小學時就培養他們良好的法律意識,這樣的教育會使他們形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在他們未來生活中會有很大的影響。
關鍵詞:數學教學;法制滲透;應用策略
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數學學科知識中,同樣蘊含著豐富的法制知識資源。關鍵是我們的數學老師如何開發和利用法制教育與數學課堂教學相結合,以達到滲透法制教育的目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滲透法制教育是要把滲透的法制教育內容放在真實的、簡單的且有興趣的情境中,讓學生經歷從生活問題的自然語言逐步抽象到增強學生法制知識認識上。走進小學數學課堂,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在小學數學課堂呈現出了很多可喜的滲透法制教育知識情景。課堂上不時會出現學生喜出望外的驚訝表情、成功獲取意外法律知識的喜悅等等。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習法制教育成了許多學生的一種樂趣。這無疑是歸功于數學教師的教魔——滲透法制教育教學情境設計的真實、簡單而自然。
一、通過情景圖資源進行滲透法制教育
情景圖是一種很常見的教學方式,其簡潔、明了的表達形式也讓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十分喜愛,那么,我們就可以將情景圖這一方式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以此來滲透法治教育的理念。比如說在學厘米、分米、米的相關概念時,教師可以利用教室內的一些資源來將厘米、分米、米的概念傳輸給學生,如黑板的長度、本子的長度、尺子的長度、班旗的長度、國旗的長度等等。在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些物體進行單位的劃分時,便可以將國旗法滲透到課堂中,國旗是一個國家的尊嚴,任何人、任何國家都不可以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有任何不尊重的行為,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愛護國旗、敬畏國旗。當你處在異國他鄉時,國旗是你的保護傘,有了它,當你出現任何事情,中華民族共和國都會是你堅強的后盾,一直默默守護著你。在學校中,每周一都需要升旗,作為少先隊員的同學們就更應該珍惜每一次升國旗的機會。升旗時,大家要全部起立,敬禮、奏國歌,在國旗緩緩升起時,眼睛要注視著國旗,在整個過程中不可以嬉戲打鬧,這是對國旗的不尊重。通過這樣的滲透讓學生明白愛護國旗的重要性,并且讓學生明白,愛護國旗就是愛國。
二、利用例題資源滲透法制教育
無論在哪一個版本的數學教材當中,都一定會存在例題,而例題的特點之一就是經典,學生學會了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例如人教版數學教材中的一道例題:一班和二班共撿起垃圾38件,三班和四班共撿起垃圾29件,那么各班平均每班撿多少件垃圾呢?首先看到這道題,教師先不要著急讓學生解題,仔細看題里出現的內容。這時教師就可以以“撿垃圾”為出發點,告訴學生為什么學校要組織他們撿垃圾,由于我國公民個人素質不夠,導致我們的地球環境被污染,生態岌岌可危,所以,保護環境要從小事做起,更要從新一代人做起。而保護環境正是國家的一項法律要求,學生保護環境就相當于遵紀守法。以此,便很容易的將法治教育滲透到課堂中。
三、利用習題資源滲透法制教育
數學中,我們講究一個題海戰術,也就是所謂的刷題。在日常學習中,學生在數學中接觸最多的也是習題,所以,教師應該好好利用習題資源,將法治觀念滲透到學生心中。如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材中的一道題:學校組織學生們去春游,學校只租了7輛車,但共有369個人(包括學生和老師),每輛車的核載人數為51人,那么請問這7輛車可以一次性將學生和老師都送到目的地嗎?當看到這道題時,學生肯定先計算7輛車可以坐多少人,在將得到的數與總人數做對比,計算出來我們可知,7輛車的核載人數是357人,那么剩下的12人該怎么辦?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思考,有的同學會說,讓這12個人分散到這7輛車上,教師可以先問學生,這樣的做法對不對。當然在小學生的眼里,也許這樣是可以的,但也許有的學生會說不可以,這時,教師可以很自然的將法治精神引入到課堂上來。根據交通道路法,無論是小型汽車還是中型、大型客車,都要在核載人數之內駕駛,一旦乘載人數超過規定成員的20%,罰款并扣6分。并且超載不僅僅只是罰款和扣分這樣簡單,很有可能會因為車身過重而導致汽車零件失靈,造成嚴重的交通事故,引發安全問題。所以,學生不僅自己要明白,還要告訴身邊的人,不可以超載,將法治精神留在心底并傳遞給他人。
四、結課點睛,有機滲透。
數學教學采用簡單而真實的滲透法制教育情境設計能引發學生學習法制教育知識的興趣,以啟動學生對新知識法制教育知識的體驗,為進一步探索學習法制教育做好必要的準備。
在小學數學課堂滲透法制教育時,老師的情境設計要溶解并生成于我們的教學情境,斟酌小學生已經有的知識與新授法制教育知識之間的接洽,引導學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學生進一步認識法制教育知識的愿望。
例如:二年級上冊《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進位加》例題3的教學,在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為什么?的問題情境設計中,簡單而真實的引出滲透新知識法制教育一系列的滲透教學環節活動。你們知道客車超載會有什么結果嗎?等學生交流后,我接著出示相關交通事故的資料。在小結環節時滲透:客車超載,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會引發交通事故。為了人民群眾的乘車安全,我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安全法》,本法中的第四十九條規定:機動車載人不得超過核定的人數,客車機動車不得違反規定載貨。這樣簡單而真實的實例讓學生知道客車超載的嚴重性。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滲透法制教育教學創設情境不僅要考慮現實的真、兒童的真、更要考慮法制知識的真。小學生的學習帶有濃厚的情緒色彩,對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親切有興趣,我們就從他們的熟悉而聽聞的生活中提取情境,使學生感受到今天在課堂中學習的法制知識正是來自于生活之中,激發起學習法制知識的興趣。小學數學課堂滲透法制教育教學情境真實的才是最可貴,簡單的才更有效,自然的才是學生想認識的。
參考文獻
[1]陳明楊.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J].讀寫算教師版,2016(18).
[2] 劉孟嬋. 法制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讀寫算(教研版),2013,(21):44-44.
[3] 彭偉平. 淺談數學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J].學問·現代教學研究,2011,(4):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