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子涵
摘要:本文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思維形成、身體變化特點,進行教學研究?如何根據年齡階段進行舞蹈啟蒙、訓練、熏陶。對家長如何去做,提出了實用有效的指導方法。關于教授舞蹈,根據筆者多年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一定的教學方法論。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從孩子的思維出發,發揮自身能動性學習舞蹈。通過家長、老師、學生不同角色的作用,使舞蹈養成一種生活方式,并使之成為陪伴終身的藝術技能,從而開啟美好的人生道路。
關鍵詞:興趣;引導;堅持;目標教育
幼小的孩子聽到音樂就有所律動, 這是小孩對旋律的感知,其實就是一種舞蹈萌動,相信這是每個孩子都具有的天然天性。敏感的父母看到這一現象,都會引起重視,并在音樂、舞蹈方面對孩子進行培養。有些家長在孩子兩三歲就送去學習音樂或舞蹈了。然而,送孩子學舞蹈能達到什么目的,大多數家長都是模糊的,目標也是不清晰的。一般家長會普遍認為,想培養一下氣質、練一練形體,提高舞蹈興趣和藝術修養。持有這一觀點的家長比較多,也無可非議。但作為一個舞蹈工作者,我認為選擇讓孩子學舞蹈就是一種追求品質生活的態度,也是選擇了一種陽光的生活方式,堅持下去就會成為一種習慣。舞蹈會讓你形體與眾不同,肢體會展現優雅的語言能力,生活也多了一個選擇,人生道路會與眾不同。如何讓舞蹈從幼兒開始傳播、共享、發揚!筆者在工作中從家長、老師與孩子不同角度就行了研究實踐,希望能對廣大家長有所裨益。——人生的第一位老師是父母,發現閃光點,培養要盡早
許許多多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歌善舞,出類拔萃。想去培養,卻不知如何去做,都寄希望于老師、學校,其實這樣想就已經丟失許多時間了。舞蹈要盡量早,培養從興趣入手。孩子對舞蹈有沒有興趣?怎樣才能培養孩子對舞蹈的興趣呢?
一是家長要首先對舞蹈感興趣,因為大人的舉止、言談、愛好,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培養孩子舞蹈興趣對家長同樣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望子成龍的目標會激勵每一個家長去努力,去學習。我們見過很多家長他們雖然沒有基礎,但他們期望高,有追求,有毅力,愿意與孩子共同成長。
二是尋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培養孩子是一個漫長的系統工程,可以利用電視、電影的傳播;可以參加一些親歷現場的舞蹈活動,有意識地帶領孩子參與舞蹈表演,讓孩子從中感受舞蹈的優美,激發孩子的舞蹈情趣。
三是制造處處都有舞蹈元素的生活場景,家里剪貼一些舞蹈造型的貼畫、舞蹈形體圖,常看一些舞蹈畫冊等,讓孩子觀察、模仿、閱讀,使孩子的生活空間充滿舞蹈的情趣,營造生活處處有舞蹈的環境。
四是聽音樂任由發揮,音樂舞蹈從來是不分家的,經常播放一些優美、抒情、活潑和一些有關小動物的樂曲,讓孩子聽一聽,跳一跳,感受一下情趣,模仿小動物的動作,提高吸引力,模仿一些舞蹈動作。
舞蹈學習最先就是從模仿開始的,待孩子有一定的思維和理解能力時,可以給孩子講一些關于舞蹈藝術方面的知識,以藝術化的語言來激發孩子對舞蹈的興趣。久而久之,對舞蹈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在玩與模仿的過程中加以美化和創造。凡此種種,因人制宜,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啟蒙老師是領路人,樹立起有范兒的美麗形象
舞蹈老師除了擁有專業的舞蹈基本功與理論知識以外,要當好一個老師,上好一節舞蹈課,要有全面的準備和愛心的抒發。我們的理念是“快樂舞蹈,面向全體”。在每次上課之前,作為老師要做好的準備有四個方面。
一是情緒的準備,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飽滿的狀態。年齡小的學生由家長送來,有媽媽爸爸或者爺爺奶奶。迎接家長和學生是上好舞蹈課的重要環節,一句問候,一個笑臉,給孩子一個撫摸,就是一種情緒的感染,能量的傳遞,為上好課做了鋪墊,用陽光飽滿的情緒去感染孩子與家長。保持良好的狀態進入教室,做到心情好,教學熱情高,在快樂的情緒下融入到老師營造的學習氛圍中,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是服裝、身體方面的準備,根據課程的內容不同,老師在上舞蹈課時,身著與教學內容相得益彰的服裝,盤頭,化淡妝,看上去精神飽滿挺拔,英姿颯爽。示范每一個動作標準到位,分解每一個組合清晰流暢,身體條件各方都按照教學的需要恰到好處的搭配。
三是教學內容的準備,按照年齡階段設計課程內容,按照考級的規劃,按照學生的身體特點和程度,制定好每節課的教學內容。舞蹈教學有別于理論課,在教學過程中,分配好時間,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觸碰到每一個學生,糾正一下動作,對于接受力稍差的學生,以表揚的口吻,投以信任的眼光,每一點點進步都能精準點到。
四是下課時與家長交流,針對性地指導家長回家做好輔助教學,錄好小視屏,給予點評。樹立一個亮麗、有范兒的舞蹈老師形象,成為孩子們的向往與崇拜。——堅持文火“煮”舞蹈,清晰目標,做好一生的鋪墊
每一個孩子初來學舞蹈的時候,都是帶著美好的愿望和好奇的熱情興趣,擔任啟蒙的老師要有使孩子銘刻在心,循循善誘的開場,引導孩子。當你走進教室時,告訴自己,要穿好舞鞋、練功服,抬頭挺胸,找找感覺:——我要跳舞了。進入教室,要先看鏡子,“它”是我無形的老師,鏡子中能夠找我、找你,找到差距。孩子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很主動,很有興趣,保持這樣的主動性和興趣是一個互相作用的過程。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老師與孩子溝通互動,把快樂舞蹈融入教學,自己快樂,傳播快樂。筆者做過許多了解調查,很多舞蹈跳得好的孩子,文化課成績也很好,在經過腦力勞動之后,練一練舞蹈也恰好可以成為文化課的調劑,舒展了身體,揮灑了汗水,會吃飯香,睡覺好,身體智力勞逸結合,會讓自己很舒服。教學中通過引導的力量,給孩子設定一個個大大小小目標,讓她對未來,對自己有期待。對于繃腳不夠好孩子,練好繃腳就是目標,對于動作不能和大家整齊劃一的孩子,跟上拍子就是目標,一個學期學完,通過舞蹈等級考試就是目標。每節課結束,獎勵給孩子很多貼畫在胸前,每一個貼畫代表一個成績,每次獲得的貼畫還需要積攢,積攢多了可以換一個禮物作為獎勵。對她來說獲得貼畫就是她這節課努力的目標。有心的家長還會配合老師激勵孩子,得到老師獎勵的貼畫,還會有更大的獎勵……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年齡時段,目標側重會有不同,有了目標,會產生自我激勵的心理功效,小孩的思維活動就是與她接觸的具體事物相聯系,為實現目標會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老師、家長階段性的與孩子一同對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估與更新,成為孩子繼續努力的動力,去實現一個個不同階段的目標,這就成為一種人生的生活方式。
學習舞蹈,每周一兩次,老師指導的時間有限,孩子一定要有日常的堅持練習,不僅上好學校的舞蹈課,而且回家要練習,所謂“文火煮舞蹈”。每天進步一點點,隨著身體的變化,日積月累,慢慢就掌握了各種舞蹈技藝的特點。學舞蹈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能看到希望。在堅持中不知不覺就成為了一個氣質高雅,專業有范兒的亮麗少女了。通過舞蹈讓孩子走向理想的港灣,有了美好的前途,是家長、老師感到幸福的事情。
參考文獻:
[1]《舞蹈教育學》 作者:呂藝生。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0年。
[2]《教育是慢的藝術》 作者:張文質。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1月。
[3]《舞蹈教育與教育舞蹈--舞蹈教育美育心理學》作者:平心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