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蓮珠
摘要:隨著國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以來,小學教育的教育模式也悄然發生著改變,由傳統的應試教育逐漸發展向著素質教育轉變。數學學科本身是嚴謹而枯燥的,而小學數學作為其他學科的基礎,在整個學科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農村地區,由于受到客觀經濟、環境因素的影響,造成農村的教學數學教師大部分還在沿用傳統的教育方式,這嚴重阻礙了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進程,阻礙了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引言:
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快樂學習,在快樂中學習知識,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1]。在農村地區,小學數學教師運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學生很難真正理解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聯系農村學生實際生活,從實際生活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復雜難懂的知識。
一、農村小學的數學教學現狀
(一)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式單一
在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師資力量有限,教師教學水平不高,教師在教學時采用單一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教師將教材中的重難點內容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記筆記,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掌握這些知識。數學課堂氛圍沉悶,學生被動的接受這些知識,學習效率不高,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課堂結束后,教師還會布置大量課后作業,這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厭煩心理,喪失對數學的學習熱情。
(二)與實踐生活脫節,學生缺乏學習熱情
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充當的應該是引導者的角色,而在應試教育中,教師往往充當的都是領導者的角色。教師把數學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并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嚴重脫離農村學生的實際生活,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性,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二、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作用
(一)緊密聯系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給學生直觀印象
農村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的都是“填鴨式”教學,將大量的知識內容和學習技巧直接灌輸給學生,不給其思考時間,讓小學生在面對數學時,認為數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因此對數學產生厭煩的心理,影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小學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較快,但是由于年紀偏小,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不足且缺乏耐性,因此要充分利用其對新事物好奇的天性,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緊密聯系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給學生更為直觀的印象,讓其更迅速的理解課堂知識,增加學習熱情。
(二)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推行,對學生的教育方式也在發生著改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全新的教學方法應運而生,其中在教學中聯系學生實際生活這種教學方式較為適合當前小學階段中對于小學生的教學,對于教授復雜抽象的數學學科來說,這是最佳方案。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生活情境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作用。
(三)將教學內容化抽象為形象
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比較強的科學,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對于理解能力較差,缺乏邏輯思維的小學生來說,很難理解這么抽象的知識內容。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聯系學生生活,可以將抽象化的教學內容形象化的展示出來,讓小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和吸收課程內容。
三、實現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開展生活情境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一定要選擇與大多數小學生生活相關的情境,這樣不會讓小學生產生陌生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復雜的數學知識。對于農村生活中的數學原型,農村小學教師應該尋找出來,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能夠做到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導入教學,將數學與生活相聯的意識在學生腦中培養出來[2]。例如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學工具相對比較匱乏,在進行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等認識”的時候,沒有相關的數學教學工具,教師就會將日常生活中的包裝盒、茶杯等事物作為教學工具使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會引導學生對不同物體之間的關系和特征進行討論,并積極地鼓勵學生對這些事物進行觸摸和觀察,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說出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是長方體、正方體。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彌補了教具缺乏造成的困擾,在另一方面對于相關數學概念的認識上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強。
(二)通過生活實踐,加強學生應用能力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發現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知識,積極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生活實踐,加強學生對于數學的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3]。因此,教師在選取生活情境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要加強學生的實踐性。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一年級《認識人民幣》一課教學時,教師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在沒有父母陪同的前提下拿著10元錢去超市買練習本,一個練習本1.5元,一共買三個練習本,那么應該找回多少錢。這既讓學生掌握了課本知識,真正的認識了人民幣,又將知識運用在了生活中。這樣的方式滿足的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積累了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實踐生活中,提升數學的應用能力。
(三)數學與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在數學課堂上通過日常生活實際理解并學習數學知識,這樣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數學是現實的重要體現?,F階段在農村數學課堂上,由于農村地區小學的實際情況,存在著欠缺教學設備、教學設施差、學生素質能力不高等情況。針對這樣的教學實際,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更應該將農村學生的生活與數學教學相聯系,積極采用生活化教學的方法,幫助學生在實踐和應用數學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并且其數學思維意識也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培養。
四、結語
實現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農村數學教師自身也應不斷加強學習,汲取新的教學理念,創設多元化、多層次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趣味性,促使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水平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高曉微.如何實現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 農業與技術,2016,(09):170-171.
[2]李福娟.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及其實現途徑[J]. 學周刊,2015,(01):61-62.
[3]劉艷.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思考[J]. 新課程(下旬),2014,(8):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