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苗
摘要:數學閱讀是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方式。通過數學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對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本文對高中數學學習中如何激發學生閱讀動機及對如何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數學閱讀;閱讀動機;閱讀能力
數學是一種語言,是一種高度概括、抽象、簡潔、嚴謹的語言。蘇聯著名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曾經這樣說,“數學教學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在數學閱讀中,學生能夠獲得豐富的數學營養滋養、文化浸潤,獲得深刻的數學理解和別樣的數學視界。當下的數學閱讀,現狀不容樂觀。數學閱讀能力差,使得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走向弱化,人文素養的缺失等現象比比皆是。所以應該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讓學生通過數學閱讀,“讀”出別樣數學視界。
一、激發高中生數學閱讀動機的策略
1.創設問題情景, 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有沒有興趣, 閱讀的效果很不一樣。帶著問題去讀,可以使學生從機械閱讀向意義閱讀轉化。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征和個性特點,以教材為載體,以語言訓練為主要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激發閱讀興趣。在學生閱讀之前,適當地創設一些難度適當的問題情境, 誘發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注意,問題要精辟而具體,要有針對性,新而有趣,要有適當難度,富有啟發性。
2.享受閱讀樂趣,培養閱讀習慣
隨著高中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增強,讓學生在數學閱讀中像閱讀文學作品時欣賞文學作品的魅力般地欣賞、感受數學中的各種數學美,如對稱美、和諧美、奇異美等,體驗到數學閱讀的樂趣并且讓體會到數學閱讀給自己數學水平的提高和知識的掌握所帶來的幫助,感受到數學閱讀的效果,還可通過緊扣概念、質疑問難等方式,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數學閱讀”中來,讓學生通過對照閱讀材料來解決問題或發現新問題、新結論,獲得一種閱讀成功的愉悅感,強化學生閱讀動機,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和主動性,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培養高中生數學閱讀能力
1.列好閱讀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
在學生在進入閱讀前,用提綱中的問題進行啟發,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這樣學生就有了目的性,大概了解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涉及什么樣的問題,是否能通過閱讀回答問題,哪些問題可直接回答,哪些問題還需要深層考慮,對于暫時回答不上來的問題該如何解決,這樣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逐漸提高閱讀效率。
2.咬文嚼字,把握文字內涵
由于數學的抽象性,邏輯性較強。數學閱讀要對數學定義、公式、定律等知識反復咀嚼,準確理解。數學教材中定義、性質、法則、公式以及解題方法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特點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嚴密性和邏輯性。因此,要在閱讀的前提下,對它們的遣詞用字、表達方式進行反復地推敲,以幫助學生逐步弄清結論成立的條件,準確把握結論的內涵。
3.“圈、點、劃”勾畫重點或疑難
在閱讀過程中,要使學生能分析并掌握關鍵的字詞、語句和符號標記,劃出重點,就要培養學生會利用手中的筆進行“圈、點、劃”。“圈”就是把關鍵或有疑問的地方用筆圈起來;“點”就是把文中重要的概念、法則、公式、定理、定律或提請注意的內容用著重號點出來;“劃”就是把文中一些特殊或關鍵句子勾劃出來,打上橫線。這樣有助于學生把握重難點,對于有疑問或模糊的內容反復思考,深入理解。
4. 總結概括所閱讀內容
通過數學閱讀,培養高中生通過閱讀語言信息,用眼睛、大腦接受雙重感觀認識,仔細思考,獲取每節課的數學基礎知識, 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并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所獲得的知識信息。可用下面的方法進行:
全面歸納式這是傳統的一種概括方式,學生通過閱讀,把一節課的內容經過篩選、總結歸納得出其知識體系,再用數學語言表述,這種方式類似于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寫出某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
層層分段式如果某一節課的內容較多且較復雜,那么可以在“讀”的環節中分層次閱讀、分層次進行歸納小結,要求學生去“做”,去分層次,在學生自己做的過程中主動獲取層次知識信息體系,及時概括小結,避免學生對較多的內容混淆不清,條理不順,雜亂無章,甚至于張冠李戴,此方式類似于語文教學過程中對某一文章進行概括段落大意。
對比總結式這是通過學生對被比較的概念等對象處于相互依存的類似屬性之間的因果關系的分析而形成的一種對比概括方式,這種比較方式能使本質更加明確,了解彼此間的聯系與區別,加深對新概念本質的認識和理解,防止概念間的混淆。
設疑問答式這種方式可讓學生根據座位自行組合為一組, 學生在完成其它教學過程后,由小組組長提出一節課中所要解決問題的關鍵之處,大膽置疑,以提問小結的形式,調動其他學生應答的求知欲,從而進行總結概括。
5.開展數學交流,誘發閱讀激情
開展數學交流,就是讓學生學會“說”, 學生在群體的交流活動中,他們的好勝動機和表現的需要會更加強烈,為了做到表述正確和語言精煉,增強了仔細閱讀,反復閱讀的欲望。在學生的交流中進行閱讀效能的評價和適當的表揚都能起到閱讀動機的誘發作用。而“說”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整理的數學知識,用條理性的數學語言口頭表述出來。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過程就是檢驗閱讀理解能力的過程,給學生向其他同學展示他思考、解題過程的機會,讓學生暢所欲言,做到“會讀數學,會寫數學,會說數學”。通過“說”讓學生清楚用語言表達數學的解題程序讓學生用語言有條理的敘述解題的思考讓學生提高說理能力,清楚表達解題思路,從而掌握綜合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只有點燃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閱讀才能從低階邁向高階。當學生有了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后,閱讀就會成為一種需求、一種自覺、一種品格,閱讀的品質也會發生“質”的飛躍。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生存方式、生活方式,讓閱讀成為高中生數學學習生活的一種新常態。
參考文獻:
[1]李朝. 情境教學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5.
[2]鄧義瑜.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境創設研究[J]. 小作家選刊,2016,(10).
[3]金海婷. 有關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學周刊,2016,(1):108.
[4]黃廷華.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 亞太教育,2015,(17):134.
[5]孫金玲. 閱讀障礙與數學學習障礙共生現象的研究[J] .中國特殊教育.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