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軍子
摘 要:伴隨新一輪課程改革標準的推進,當前中職數學課程的教學也開始邁入新的發展階段,對于一線的中職數學教師而言,也開始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嘗試建構有效的教育策略,促進數學課程教育結構的調整,逐步提升中職數學課堂的教育品質。基于此,筆者從自身的教育實踐經驗出發,提出緊抓備課、優化合作,以及應用媒體等策略,淺談如何有效實現中職數學課程的有效施教。
關鍵詞:中職數學;備課;合作
在中職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掌握課堂教學的規律,調整課堂教學的結構,有效地提升了學生認知數學知識的質量。但是,從實踐教學中可以看出,仍然存在部分制約中職數學課程有效施教的因素,造成數學課程教學質量較差的現象。所以,在實際講解數學知識時,教師也應當針對數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從而逐步提升學生認知基礎數學知識的效果。
一、緊抓備課
備課是教師開展教學設計的第一環節,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會對學情、教學的內容進行分析,同時會進行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的安排,以便更好地掌握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和每一個步驟,逐步提升學生認知知識的效果。所以,在開展中職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也應當重視備課環節的開展,掌握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從而在有條不紊中實現中職數學課程的有效教學。
例如,在講解“集合的運算”等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有效的備課,提升課堂教學的精準性。具體而言,首先,教師先對班級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量、學生的興趣偏好等進行了解,作為備課的基礎;其次,教師圍繞“集合的運算”的教材內容,分析本節課主要教學的基本知識,明確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緊接著,教師結合數學核心素養的要求,以及本節課的內容等,進行教學目標的設定,指出學生在智力、能力上的變化情況。最后,教師設定本節課的教育活動,促使學生在參與活動中,逐步提升對本節課知識的認知效果。
顯而易見,在開展中職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能夠通過有效的備課,做好先導分析的工作,從而設定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逐步提升數學課堂的精準性,實現數學知識的有效講解。
二、優化合作
合作學習活動是中職數學課堂中的一項傳統教育活動,能夠促進課堂教學結構的調整,將數學課堂中的話語權完全交給學生,從而提升學生認知數學知識的效果。但是,從現階段數學課堂中應用合作活動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出,部分教師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只是按照座位的遠近,對學生進行組員結構的安排,造成合作學習活動的應用質量較差。因此,在當前數學課程的教學中,為了提升數學課程的教育質量,教師應當圍繞學生的實況,進行合作活動的優化安排。
例如,在“直線的方程”中,教師先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以及學生在課堂當中的表現,將學生按照學習能力,數學知識認知效果等元素,進行層級的劃分,明確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之后,教師以互補性的原則為標準,對學生進行組員結構的安排,保持每個小組當中學生之間的互異性。緊接著,教師圍繞“直線的方程”中的內容,向學生設定進行相互交流的方向,使得學生能夠基于小組的討論,逐步深化對“直線的方程”等知識的認識,提升本節課的教育品質。
不難看出,在講解數學知識中,教師利用合作活動的開展,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在相互指導中,逐步提升建構數學基礎知識的質量。
三、應用媒體
現代教育資源的發展,使得當前數學課程的教學環境向著信息化的方向靠攏,在向學生講解數學知識時,教師也應當積極應用現代教育資源,促進課堂教學模式的調整,使得學生在多變的教育形式中,將目光放在課堂上,逐步完成對數學知識的有效認知。
例如,在教授“概率”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應用現代媒體技術,促進課堂教學結構的豐富。在實際講解本節課的內容中,教師先使用現代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生活一些表示概率的現象,讓學生調動自身的生活經驗,對概率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隨后,教師應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與概率內容相關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本節課的內容,更好地掌握本節課的節奏。緊接著,教師利用不同色彩豐富的圖片作為背景,開展概率內容的詳解講解,促使學生在多變的教學場景中,始終維持注意力,從而逐步提升對概率知識的認知效果。最后,教師也可以應用Word文檔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幾道習題,促使學生在講練結合中,進一步加深對概率知識的記憶。
總而言之,在中職數學課堂中,教師通過精準的備課、優化合作,以及應用媒體等多種形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認知數學知識的質量。但是,數學教師也應當認識到,真正地實現高品質數學課堂的建構,絕不是單純地依靠上述策略就可以落實的。因此,在之后向學生講解數學知識時,教師也應當繼續創新課堂教學的方法,并在應用于實踐中改進,從而在建構完整體系中提升數學課堂的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張青香.關于中職數學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智庫時代,2017(17):94+96.
[2]張小琴.合作學習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2017(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