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素質教育的深化,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堂教學得到高度重視,為了優化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堂有效教學,教師不僅關注“綜合與實踐”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更要關注課堂教學評價,應從教學內容、教學活動過程、教學效果等方面,采用多元評價,將學生在數學“綜合與實踐”課堂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成果進行教學綜合評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持續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評價
數學“綜合與實踐”的教學是教師通過問題引領,學生全程參與,重在實踐的學習活動,為此,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堂教學評價,應從教學內容、教學活動過程、教學效果等方面,采用多元評價,將學生在數學“綜合與實踐”課堂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成果進行教學綜合評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持續發展,全面提升優化“綜合與實踐”課堂教學的評價效果。本文就如何優化“綜合與實踐”課堂教學的有效評價進行分析探討。
一、評價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綜合與實踐”課堂教學的主體,首先對其評價應從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發展入手。其次,評價應有益于幫助學生自我認知和樹立自信;應有助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和規范,促進綜合能力的持續發展。最后,教師還應使學生認識到自我評價對拓展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努力學會自我評價的方法,并積極有效地將其運用于各種實踐活動中,借此逐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此外,學生還應是各類綜合實踐評價活動中的積極參與者和合作者,從而實現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
二、評價應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
綜合實踐活動注重的是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的個人體驗,并不強調對知識的掌握度與掌握量。因此,優化“綜合與實踐”課堂教學的評價重點應放在學生活動過程、發展水平上。具體評價主要圍繞以下方面制定評價標準展開:學生在分析和描述所觀察和搜集到數學信息的時候能不能綜合使用數學知識來進行或通過多種方式將實際問題解決;有沒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會和別人團結協作以及學生有沒有積極討論和參與課堂實踐活動等方面。
例如小學數學五年級上中《超市購物》這一實踐活動課程教學中,作為教師有以下四個步驟具體進行課程教學: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將超市的購物流程和一些商品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按照書本上列舉的商品實物進行實地購買活動,并讓學生觀察和記錄相關商品的品牌、種類、保質期和單價等,之后整理收集好相關資料;教師早課堂教學中還可以引導每一組學生把實際的調查結果匯報上去、摘抄和參考相關記錄,然后再讓學生將其所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行展示以及交流;最后,再讓學生依據既有資料,開展演講比賽或提交建議書。
在教師評價學生方面,根據上面幾個步驟其評價的內容應該是不一致的,第1點的評價就可以將學生小組組長與教師的評述結合一起進行;第2點的評價既要考慮到在進行匯報的過程中學生具體的語言表達狀況,也要考慮到學生整理和收集到的信息數據等情況,這兩個學生的能力表現情況都是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重要評價內容;第3點的評價就是學生在展示、交流期間匯報的相關理財知識;第4點的評價則是學生建議書的實際文字表述以及演講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狀況。從不同內容和不同層次進行的評價,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發現自己在整個實踐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就是說,學生通過這樣的自我反思,最終也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對發展學生個性所起的作用。
三、評價應采用多元化方式
為實現優化“綜合與實踐”課堂教學的有效評價,除評價要注重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與注重活動過程的評價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也是進行有效評價的標準之一。普通的評價模式雖然也可以激勵學生,具有一定程度教學效果,但想要讓學生更好地發展綜合能力以及思維,作為教師就需要從不同內容和不同層次進行高效評價才能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靈活性和開放性都是綜合與實踐課程教學具有的幾點主要特性,因此,教師要創造機會引導學生多發表評價的意見,讓學生通過各種有效的實踐活動進行互評和自評等。
四、評價應注重學生差異性
評價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作為教師在進行評價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為學生所處的成長環境和教育條件的不同,致使個體在德智體美勞方面都存有差異,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所以綜合評價應重視這些個體差異,在數學實踐活動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間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樣的方法有時比直接的評價有更好的效果。針對不同學生之間在能力上的差異,教師在進行實踐活動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去使用激勵原則加強“綜合與實踐”課程教學評價的效率,在課堂教學進行評價的時候,要激勵學生將自己的優勢特長充分發揮出來并且激發學生參加課程實踐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而促進其更好地學習能力的提高與發展。不僅如此,教師在進行評價的時候還可以使用定性描述的模式,對學生在實踐活動教學期間的表現情況可以多使用鼓舞性的語言。例如,對各種“綜合與實踐”課堂教學評價中我們對于活動某環節或某方面表現達標的同學予以“你真棒”“你完成得很好”等激勵其進步的方式。這些評價語言都是對學生發展以及進步的肯定、鼓勵,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比如了解學生具備哪一些潛能和能力,又在哪方面進步了,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去反思自己的問題,從而找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這樣的激勵原則不僅使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加強,還可以推動這樣的積極情緒轉移到學習活動中。
五、評價應發揮記錄袋的作用
按一種具體的方法存放起來的“資料庫”是一種特定的、完整定義的程序。記錄袋評價的前提基礎是對學生在“綜合與實踐”課程教學中提交的相關信息數據進行優化,然后再去綜合評價學生的實際活動狀況。記錄袋的主要作用并不是評價學生的活動結果,而在于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實踐活動本就是幫助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為了便于管理、總結和指導學生,使評價更好地發揮記錄袋的作用,也為了能夠全方位地綜合評價學生,我在綜合實踐課程具體教學評價的要求、內容、過程以及結論結合起來的基礎上,設定了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學習學年綜合評定表還有綜合實踐活動學習成長記錄卡。
六、評價標準設計應含有綜合要素
最后,我分析并且總結了優化“綜合與實踐”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的相關要素。評價的結果不僅可以為教師改善以及調整教學過程指明方向,還能反映出學生實際活動學習狀況。但是不管是哪種評價方式,作為教師都要充分考慮到以下幾點。一是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參加的態度,每一次活動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參與進去,有沒有在實踐活動中整理和收集相關資料,是否表達了自己的建議與意見,積極參與交流與表述。二是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的體驗:善思考勤動手;有一定的責任心;能進行自己反思;具體解決問題時的表現等。三是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方法的掌握:獲取信息的方法;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四是學生在活動中的實踐能力的發展:有探索欲望;通過探索主動發現問題;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注重學生差異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上都得到發展、提高。
七、結語
綜上所述,評價是一種可以影響教學效果的教學手段,教師如果充分意識到其重要性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出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和相關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作為教師,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差異,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深入的研究評價,正確運用評價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注: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Fjjgzx18-51)。
參考文獻:
[1]陸丹.小學綜合實踐課中有效評價與實施[J].教育,2015(40).
作者簡介:王健平(1976.3-),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教學。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