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琴
摘 要:素質教育思想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貫徹和落實,推動發展性教育思維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深入發展。教師在課堂內也在嘗試應用探索型的教學模式,推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可持續發展。高中地理課堂內教師主動嘗試應用新鮮的教學方法,以核心素養思想為基本原則和教學目標,推動高中地理課堂的持續、健康發展,讓學生在地理課堂中獲取相應的知識內容,形成基礎地理學習素養,認識到地理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推動學生探索型的學習意識的提升。文章中主要細化分析和簡單介紹了高中地理課堂在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下滲透可持續發展教學理念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地理;可持續發展觀;教育策略;分析
前言:
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推動教育領域模式的改善和教學效果的綜合提升。教學氛圍的改善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新鮮模式。同時,推動教師在教學中積極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總體進步。學生在新鮮的學習模式中,會完成針對性高效性的知識學習,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高中地理教師也要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嘗試應用創新型的教學手段,推動課堂教學效果的可持續發展,以核心素養思想為基礎目標,抓住地理教學的主要特點,促進學生的綜合進步和整體發展。
一、聯系實際生活,促使學生形成人地協調觀念
生活是學生接受教育實踐課堂學習理論知識的有效場所,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因此,為完成高效地理教學,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理念,教師應該在核心素養的思想目標下,結合實際生活完成地理知識教學,讓學生高質量接受的知識,認識到地理學習的意義,主動探究地理問題,形成地理學習素養[1]。
例如:在有關“區位”知識點的講解中,教師可以融合學生的生活完成知識點的講解滲透和突破,讓學生結合生活理解課堂內的重點教學內容,在課堂內向學生提問學校在選址中選擇居民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醫院和超市在選址中應該考慮的區位因素是什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區位的基本概念,設置相應問題,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在生活中的有效體現,培養學生形成人地協調基本觀念。
二、創新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創新教學方法會吸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興趣和注意力,為學生的地理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善于創新課堂內的教學手段,優化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營造地理學習的氛圍,將多媒體引進高中地理課堂,直觀、立體展示課堂內的重點內容,打破地理課堂理論教學的局限性,讓學生的理解更加全面,增進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2]。
例如:在有關“時差、時區”知識點的講解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相同時間內不同地區的不同時間、以及不地區的不同季節。或者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賓館中不同鐘表展示的不同時間。多媒體立體化的特點會直觀展示課堂內的重點內容,讓學生對教師教學的內容理解更加透徹,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日常中常見的廣播、電視等內容感知時區、時差的意義,以地理課堂中的教學內容,促使學生不斷完成思考和探索,形成探索型的自主學習思維。
三、充分利用教材,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思維
教材是地理教師完成教學的主要用具,是可持續發展思想理念的滲透基礎,同時是核心素養思想貫徹和落實的有效方法。因此,高中物理教師要認識到教材的意義和重要性,在滲透和落實先進教學理念的過程中,以教材中的重點教學內容為基礎,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意識,為學生在地理課堂中的持續發展構建基礎[3]。
例如:在“宇宙和地球”知識點的講解中,教師要向學生滲透愛護地球、保護環境、一個地球的思想理念,讓學生提升對地球知識的了解,增進對地球的保護和情感。隨后,在“水資源合理利用”知識點的講解中,教師要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讓學生感受到水資源的匱乏和水資源保護的意義,引導學生分析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促使學生善于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形成珍惜水資源、保護地球、愛護環境的思維意識,增進學生的綜合思維理念,強化學生的人地理念。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師要充分利用地理課本滲透可持續發展內容。在課堂教學的不同環節中滲透可持續發展的先進教學理念。同時,要認識到核心素養思想的意義和重要性,以核心素養思想為目標,增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知能力,推動學生在地理課堂中的持續發展。教師在課堂內要培養學生在學習中注入情感,增進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念、及地理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地理課堂中取得綜合學習效果的提升。教師要以國情出發以學生周圍的實際環境為基礎,在核心素養思想目標下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高中地理課堂,推動學生的可持續進步。
參考文獻:
[1]賴秋萍,陳昌文,盧曉旭.基于明暗線索的問題式教學探究——以“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9(18):10-12.
[2]邰英角.高中地理課堂Discovery學習架構與實踐——以“農業區位專題”為例[J].地理教育,2019(09):4-7.
[3]李可可,張勝前,馮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中地理教材內容的變化及啟示——以人教版“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為例[J].地理教育,2019(0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