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 要:音樂課作為戲曲藝術推廣的重要途徑,如何更好的運用戲曲藝術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發展,成為當前小學音樂教師共同面臨的課題。基于此情況下,本文主要對當前戲曲音樂課堂教學現狀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同時重點對音樂課堂上戲曲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分析,以此來點亮小學音樂課堂。
關鍵詞:戲曲藝術;教學現狀;小學音樂;有效融合;策略
引言:
中國戲曲藝術有著千年的發展歷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有著其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尤其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不斷進行,戲曲得到了教育界的認識,并且在小學音樂中得到了體現。由于受到諸多方面因素所影響,使得戲曲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這對于小學戲曲音樂教學造成了較大的影響,致此加強對戲曲藝術的研究,對于促進音樂教學至關重要。
一、目前戲曲音樂課堂的教學現狀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小學音樂教材除了基本的素材以外,戲曲藝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得到了體現。在戲曲音樂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不能夠很好的理解戲曲中所蘊含的意思,在加上缺乏對戲曲音樂的興趣,致使絕大部分小學生不愿意掌握和了解戲曲。根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部分音樂教師沒有對戲曲有著足夠的了解,在戲曲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給予其足夠的重視,致使戲曲音樂課堂教學沒有得到有效的開展,只是趨于形式化。甚至部分音樂教師在進行此部分教學時,只有按照教學大綱,簡單的為學生講解戲曲方面的知識,讓學生聽幾首戲曲音樂便可結束此部分教學內容。當前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致使戲曲教學在音樂課堂難以展開。基于目前戲曲音樂課堂的教學現狀,極大的影響著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因此,音樂教師要徹底改變當前這種教學方式,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注重戲曲教學工作的開展,只有做好當前方面的工作,才能夠保證戲曲教學在音樂課堂上再創輝煌。
二、音樂課堂上戲曲教學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運用戲曲魅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中國古代文人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觀點在現代教學領域仍然適用。在戲曲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注重發揮戲曲的藝術魅力,增強戲曲教學的感染力,使得小學生對興趣產生濃厚的興趣,學會運用欣賞的眼光看到戲曲,才能夠保證學生更好的學習戲曲。中國戲曲發展淵源流長,包含著諸多藝術形式,其中主要體現在醇厚華貴的京劇,淳樸優美的黃梅戲,清新雅致的昆曲,激越悲壯的梆子戲,這些戲曲增添了我國藝術文化色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發揮其導向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去了解中國戲曲方面的知識,使得學生感受到戲曲所帶來的快樂。為了增強學生對戲曲的興趣,音樂教師可將戲曲背后的故事講解給學生,使得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將學習京劇《紅燈記》選段時,教師可運用故事教學法為學生講述相關方面的故事內容或觀看視頻,使得學生對其內容進行大致了解,也可請校京劇小票友們深入課堂表演教唱,使傳統藝術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這對于刺激學生進行戲曲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音樂教師要提升自身的素養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素養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戲曲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體現。因此,音樂教師要意識到自身素養提升的重要性,音樂教師要深入了解音樂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戲曲內容。教師只有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的為學生進行戲曲學習創設良好的環境。在進行戲曲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除了為學生講解相關戲曲知識以外,還要具備為學生做好示范的能力,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同時,為了保證戲曲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可根據具體教學情況,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盡可能的為學生創造戲曲學習情境,以此來引導學生更好的對戲曲進行學習。
(三)結合音樂教材,將戲曲教學融入到課堂
在小學音樂戲曲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可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將戲曲內容分為高、中、低三個階段。在進行階段劃分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年齡大小有針對性的進行劃分,確保檔次劃分的合理性。例如,在高段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國粹京劇的講解;對于中段教學而言,可進行內容豐富的越劇學習;而低段教學可以讓學生主要學習黃梅戲。總而言之,在戲曲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注重結合音樂教材,將戲曲教學與音樂課堂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做到將知識由淺入深的傳輸給學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戲曲的奧妙。
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教師在進行戲曲教學中,要意識到戲曲的重要性,同時要善于發現戲曲的藝術美,挖掘戲曲的教育價值,了解中國民族的魅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徹底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學習戲曲相關方面的知識,為學生講解戲曲知識,增強學生對戲曲的了解。同時,要注重將戲曲與音樂教學進行完美結合,充分發揮出戲曲的藝術魅力,增強學生對于戲曲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可然.張謇先生的戲劇思想對當今中小學戲劇教學的啟示[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2]李獻獻.小學音樂課堂引入戲曲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8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