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梅
◆摘 要:作為新課改理念下的重要培養方向,小學階段的學生必須要在美術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一種審美認知,通過鼓勵學生全面發展以及進步來實現其創造力、鑒賞力的提升,在實現素質教育與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同時,為每一名小學生的藝術認知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下面就來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美術;審美能力;培養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思想影響下,小學階段的美術課堂上依舊處在一種轉型的階段,不僅小學生參與積極性有限,同時一部分教師乃至家長都會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而導致了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約。為此,每一名小學美術教師都應當從學生的個體差異角度出發進行個人審美能力的培養,通過不斷優化、創新來實現整體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有效提高,為國家的未來發展培養更多人才而努力。
一、小學美術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有效的美術教育不僅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起到了綜合素養提升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在貫徹對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全面發展的同時,激發學生對于美術的審美和創造欲望,通過打造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來完成各項既定教學目標。而對于現階段的小學生而言,受到多媒體時代以及知識信息時代來臨的影響,現階段的美術課堂教學在理念的影響下制約了學生個人審美能力的提升,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更是導致了課堂質量與預期目標的不一致。為此,每一名小學美術教師都應當站在學生實際情況的角度,對現有教學手段進行不斷優化和提升,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復合型人才努力。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手段
(一)通過視覺沖擊進行審美能力培養
新課改下的小學美術教學,必須要與時俱進的融入一些全新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在這種過程中美術教師可以在備課的時候選擇一些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進行展示,在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美”、領悟什么是“美”的同時,來進行個人綜合審美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進行《臺歷、掛歷的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通過引入一些關于四季的自然紀錄片,通過為學生灌輸理想觀、道德觀、紀律觀等來對祖國的大好河山進行展示,同時鼓勵學生能夠將個人認知融入到整個課堂的實踐當中,通過展現個人內心對“四季”的理解來進行臺歷、掛歷的設計,以此養成一種視覺沖擊下的審美能力培養。
(二)情感認知下的美術課堂審美提升
新課改下的小學美術教學已經從傳統的“臨摹”、“欣賞”、“在臨摹”中掙脫出來,專項了更加有生活、更加具有情感認知的審美提升當中。在這個過程中,美術教師必須要做好學生的領路人與協同者,為美術注入更為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審美認知。與此同時,這種審美已經從呆板的作品中掙脫出來,通過融入更為深刻的情感產生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魅力。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而言他們的心靈是十分純凈而又無邪,在這個時候如果教師可以從“以情促教”的角度來為整個的美術課堂注入更加有內涵的生命力,在重視學生情感引導以及激發的同時也能夠站在學生內心的角度來獲得情感以及審美的雙重體驗。例如在進行《人民的藝術家——齊白石》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借助齊白石大師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軼事,通過電影視頻剪接等方式來讓學生對齊白石大師的生平有所了解,同時站在宏觀的角度來激發學生的情感認知,從而帶著一種無限崇敬之情來欣賞大師的藝術作品。
(三)理論聯系實際進行審美能力培養
為了能夠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必須要通過理論與美術融合的方式來進行適當聯想,由此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藝術之美、從藝術中發現生活之美,最終實現個人審美認知以及綜合素養的提升。例如在進行《探訪自然奇跡》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引入多媒體教學等方式,來播放一些極地風景、極光片段以及夕陽西下、太陽東升等美好的自然畫面,在講解各種配色與構圖設計的同時實現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真正的將理論教學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機融合,最終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而在進行《大師畫我也畫》的臨摹過程中,教師則是可以借助一些大師背后的創作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參與性提升,站在實踐認知的角度來對大師的作品進行學習和臨摹。
(四)通過主題學習、專題欣賞的方式進行審美教學
美術教學審美提升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一定的學習主題以及專題欣賞進行審美教學的提升,從視覺、聽覺等角度進行更加深入的認知和體驗。例如在進行“中國古代青銅器”相關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通過播放一些與考古有關的知識短文、視頻短片進行導入,也可以以一種“考古專項話題討論小組”的方式,來把學生引入到一個遙遠而又神秘的時代,在感受生命頑強的同時也能夠在敏銳的觀察能力、非凡的創造力當中領會到數千年以前的青銅器鑄造技藝,同時也為學生豐富先民生活、建立頑強的拼搏精神而提供保障。
與此同時,在進行美術課堂審美能力提升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導入一寫專題資料欣賞,來展開相關美術作品的學習,在探索、發現、了解、熟知、探索、創新的過程中實現美術學科的優化整合,將美術學科與其他專業所互通的地方進行互通有無,最終實現資源開發、審美擴容的目標。另外,小學階段的美術課堂審美能力提升還應當從實踐的角度來豐富小學生對于藝術、美術審美形象的儲存,通過舉辦“中國夢——我的夢雕刻比賽”、“媽媽您辛苦了——母親節DIY禮物創作”等動手實操的方式來豐富其視覺形象以及手、眼協調能力。
三、結論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利于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作能力,同時也能夠在積極調動學生美術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順利的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在推進學生綜合能力與綜合素養提升的同時,時刻從生活著眼、從實踐著手,將生活中的一思一想都與美術理論學習進行充分融合,借助多媒體教學軟件以及“以情促教”的方式來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進步。
參考文獻
[1]胡影.融入藝術 陶冶情操——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8(24):179-179.
[2]夏瓊.淺談在小學美術欣賞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1):198-198.
[3]汪佚名.淺談創造力的培養在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研究[C].教育理論研究(第五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