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軍
摘要: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要在閱讀教學、寫作教學,以及其他語文模塊教學中找到平衡點。在知識連接中,為學生尋找知識的切入點,引導學生細致品讀、深入分析,全面、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基于此,文章主要從共生角度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境界的意義、方法等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共生教育;教學境界
提高語文教學的境界,需要不斷推動語文教學走向共生。共生是一種生物之間的自然現象,意思就是不同個體之間處于相互聯系的生存狀態。應用到教學研究領域,就是指應用整體聯系的思維進行教學,尊重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同時還要組織、策劃平等對話的活動,實現課程交互式學習,真正的實現共生教育。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融入共生教育,能夠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模式更加先進,使語文教學境界得以顯著提高。
一、推動小學語文教學走向共生的意義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學生的文學知識積累和文學修養積淀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分析語文學
科的特點可以發現,語文教學內容更加富有人文性和藝術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境界。語文知識的運用不僅能夠為人們的語言交流提供便利,還能夠為閱讀理解提供可靠的知識輔助。語文學科的知識內容在實際應用中可以不斷地創造與革新。因此,教師不能限定學生的思維,而是要在共生教育中,更多的聆聽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討論,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使學生能夠具備主動學習語文知識、靈活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推動小學語文教學走向共生之路,是提高語文教學層次和教學境界的集中表現,同時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境界的有效方法
1.賦予教學生命性
語文課程教學是一種生態系統,組成元素包括教材、學生、教師和環境等。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要遵循學習系統規則,對話教材,實現交互性學習,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賦予教學生命性。以往的語文課程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記憶與背誦,是為了讓學生應對答題和考試,這種教學目標缺乏生命性,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提高。賦予語文教學生命性,就是要轉換教學目標,明確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要求,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等。根據這一教學目標,可以由教師帶領學生自主討論,訓練學生的文字表達與運用能力。
2.善于啟發性教學
小學生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在引導性教學下不斷地發現新事物、學習新道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共生教育,就是尊重學生的個人情感和觀點,使學生能夠充分表自己、展現自己,形成特色化教學。例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整體性閱讀,了解豐富多彩的文學內容,再向學生提問,讓學生通過文字的表達,領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或寓意等。在這種教學的引導下,學生就將注意力從文本文字轉移到文章結構方面,從而形成對文本的多效認知,這就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
3.鼓勵個性化學習
語文課程內容具有較強的哲學性、人文性色彩,教師不能一味地對學生進行教材知識的模式化講解,只有不斷加強對課程的研究,才能夠尋找到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新觀點、新內容等會產生獨具個人特色的認知,對于這種現象,教師要認可、鼓勵并且支持。因此,語文學習是以文章閱讀學習為主的,而閱讀行為又屬于個人行為,不同的學生個體經歷不同,對于相關內容所產生的感受和理解也不同,要在共生教育中提高語文教學的境界,就需要教師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化學習表現,倡導學生的個性化。例如,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以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自由討論,自己安排學習流程,自主查閱、搜集資料,并進行個人的文章解讀和交流、討論,最終整合觀點。
三、結束語
從哲學角度來看共生教育,主要就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堅持做到和而不同。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也是為了打破傳統“機械化”的知識灌輸形式,不再是對學生進行生硬的講解,而是通過多種教學元素表達語言意圖,并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合作性探究,給予學生更多獨立自主學習的機會。推動小學語文教學不斷走向共生之路,不能只是教師向學生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單向傳遞,而是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多回合、多維度的信息交流、討論。要想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境界,還需要在課堂形式上不斷創新,為學生營造活躍、和諧、輕松、自在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武鳳霞.立足教學“元”點,創生語文課堂的“圓”境界:小學語文“元·圓”課堂教學范式的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16(6).
[2]潘思瀅.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讀”:談“讀”的四個境界[J].海峽科學,2015(7).
[3]陳衛兵,范里.探尋美好情感體驗信賴境界:小學語文《珍珠烏》教學實錄與評析[J].中國教師,2012(12).
[4]崔巒.小學語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加強語文教育、提高教學效率的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07,27(12).
[5]陳桂虹.“中庸”,令語文課堂如此真實自然: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學理境界[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