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

摘 ? ?要:板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傳播信息的教學行為,是課堂互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思維導圖形式的板書提供了一個語義結構完整的知識網絡,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在英語課堂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板書,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文本脈絡,拓展思維,搭建寫作框架,提升寫作能力,整理單元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課堂板書
板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文字、符號、圖表向學生傳播信息的教學行為。板書是課堂互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過程的記錄,科學合理、整潔美觀的板書能在課堂互動中發揮重要的框架作用,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促進學生學習,提升學習效果。
思維導圖是英國學者東尼·博贊在20世紀60年代根據腦細胞向四周發散的特點提出的一種可視性、發散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形式的板書提供了一個語義結構完整的知識網絡,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完整地勾畫了各知識板塊的內容,并在各知識之間形成有聯系、可聯想的記憶鏈接,清晰地呈現出彼此間的相互關系,有助于全面系統地掌握所學知識,還降低了記憶難度,拓展了記憶容量。科學合理地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板書,確實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文本脈絡,拓展思維,提升寫作能力,提高學習效率。筆者結合自己的課堂實踐,淺談思維導圖在課堂板書的運用。
一、梳理文本脈絡,拓展學生思維
通常對話的文本比較零散,而語篇的文本較長,學生較難記住文本的信息。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文本的整體輪廓,梳理文本脈絡,理清思路,對文本的信息進行有效的整合,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能幫助學生建立起整體和局部的聯系,有利于學生將獲得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及時轉換成相關語言運用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
以教科版五年級上冊Unit 1“what's your hobby”為例,這篇對話文本是介紹my hobby,分別介紹了Jiamin、Janet和Xiaoling的hobby及原因(why)、數量(how many)。
1. 教師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然后看課文視頻。
T:Look at this picture,who are children?
S:They are Jiamin,Janet and xiaoling. T:Do you know what they are talking about?They are talking about hobbies. What's their hobbies?Listen to the video.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用思維導圖板書,如圖1:
T:What's ?Jiamin's ?hobby?
T?Why?
S2:Because he likes making models.
T:What about Janet?Why?How many?
...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完成思維導圖板書,如圖2:
筆者繼續順著這個思路,給學生搭建語言輸出的框架,如圖3:
S:My hobby is...
T:Why?
S:Because I love/like...
T:How many...do you have?
S:I have...
T:Where do you...?
S:At home./In the library...
整個思維導圖是在課堂師生互動中動態生成的,學生再根據這個思維導圖進行語言操練,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又提升了學生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二、搭建寫作框架,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小學高年級學生每學完一個模塊,教師會根據模塊的話題要求進行寫作練習。筆者嘗試把思維導圖引入寫作課堂,給學生搭建一個寫作的框架,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策略,學會從何入手寫、從哪些方面寫、怎樣寫,大大降低了寫作的難度,對提高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有重要作用。
以教科版五年級上冊“Module 1”為例,本模塊的話題是hobby。學生學完Unit1和 Unit2之后,對hobby話題的句型已經熟悉了。
首先,用思維導圖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說出有關hobby的詞組,如圖4:
三、整理單元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學習完一個單元的知識,頭腦儲存的內容還是比較散亂,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把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歸納,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以四年級上冊Module 3“My school”為例,首先,教師為學生整理單元知識,創設一個學習情景——家長開放日。(School Open Day is coming soon.Let's show our school for your parents.)
首先,師生互動,運用思維導圖共同完成單元知識的整理和歸納,如圖6:
S:There are classrooms,teachers’rooms...
T:How many classrooms are there in our school?
S1:There are 24.
T:Where are they?
S2:They are in Build 1 and Build 2.
T:How are the classrooms?
T:What can we do there?
S4:We can have classes there.
...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思維導圖,復習、整理單元的重點句型和詞匯,形成了一個教與學的紐帶,學生思維也得以提升。
其次,學生以思維導圖為導線,小組合作討論交流,運用整理出來的重點句型,向家長介紹學校的場所,進行語言綜合訓練,如圖7:
S1:There are 24 classrooms in our school. They are big and bright. Our classroom is in Build 1. We can have Chinese,maths and English lessons in there.I like my classroom.
最后,學生根據思維導圖把自己介紹學校的句子寫下來,形成一篇習作。
本節課以單元中心話題My School為主線,圍繞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將單元知識整合成一個整體,將所學語言知識運用到實際語境中,讓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真實地進行表達或交流,加深其對語言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語言能力得以提升,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思維導圖的板書清晰而有條理,不僅是課堂的亮點,點亮了學生的思維,更是學生學習的腳手架,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黃碧華.加強課堂板書 ? 促進課堂互動.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J],2018(5).
[2]吉桂鳳.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復習課中的應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8(1).
[3]胥陽.例析概念圖、思維導圖和思維地圖的區別及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使用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