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林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大力實施的背景下,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理念、模式與目標較之以往迥然不同。因而,小學語文教師需革新理念,創新教學模式,為更好的契合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深入化、效率化、高效化發展,需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且將其運用。此文先對高效課堂進行了闡述,而后對小學語文高年級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前言
伴同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教育制度日趨健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理念、模式及目標均有較大變化。在此形勢下,便需對老舊單一的教學模式予以革新,這是極為必要且迫切的。特別是為有效處理國內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模式的低效性問題,我們就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經由小學語文教師的引領,創設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從而契合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發展形勢,確保教學效果與質量。基于此,本文對小學語文高年級“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了論述。
一、高效課堂概述
具體而言,高效課堂即相對無效/低效相對而論,表示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期間,投入相應時間、精力與人、財、物力,在教師的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形下,可以高效有質的落實既定教學目標,為小學高年級學生在較短時間以內學習更多知識予以幫助。對高效課堂評價的準則即促使小學高年級學生自主探究、分析與處理問題。課堂內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推動師生有效互動交流,讓小學高年級學生思維得以發展,具備創新創造力與團隊意識。在此類因素的作用下,基于小學高年級學生快樂學習,落實相應教學目標且正確率在90%之上。
二、小學語文高年級“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
本人經由如下層面對小學語文高年級“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進行了探討:
(一)預習,關鍵在于放手
常言道: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學生經由預習能讓其具有較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并提升其自學水平,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大有裨益。故而,“高效課堂”構建期間,對第一課學習時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需先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如對課文出現的生字詞、成語等進行勾畫,將難以掌握的字音、多音字圈出,明確課文中心內容、查閱與本文作者相關的資料等等。剛開始,教師需促使小學高年級學生將課前預習要求在書本中抄錄,并設置預習任務,而后為檢測預習效果,教師便應設計預習卡,促使學生依據學習卡進行預習,如此便能對其自學能力予以培養,在學生完成預習卡后需交由教師審閱,以便明確其中具有的不足并將其完善。
(二)第一課時,關鍵在于梳理
小學高年級學生預習課文后,便為第一課時的學習奠定了基底。
第一課時囊括如下環節:導入新課——小組合作——小組匯報。
匯報內容具有生字、四字成語、分段與全文中心內容,自身所提問題。
小組合作最為關鍵,小組需如何交流、合作需較長時間的鍛煉。故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應對各組成員分工,讓其經由小組長的指導基于預習課交流,教師不應過多干預,需從旁引導,以此逐漸對學生的合作意識加以培育。
小組匯報時,因小學高年級學生無需一筆一劃記憶生字詞,故而語文教師需酌情加設字理知識的講解。在四字成語、詞語解釋時鼓勵學生通過字典翻譯,而后小組討論,并在班內交流。就文章的分段而言,可謂是第一課時的重難點,并非所有課均需分段,且分段式語文教師需教授正確的方式,譬如依據時間順序等,對學生提出的不同分段法應先鼓勵,而后論證其是否正確。就全文中心內容的概括來看,需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解答,不應以課外書的解答為主,在學生提問時需注重問題的價值,譬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學生提問“愛花的民族有哪些?為什么在屋外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一種什么境界?”小學高年級學生經由自由質疑,不但發現、探究問題的能力得到了發展,還讓其開始對課文進行了更深入的解讀。
(三)第二課時,適時引導
眾所周知,小學高年級學生,在語文教學目標上需注重自學能力的培育,這可視為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大關鍵任務。新課標指出,教師需革新理念,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加以培育。就課文大問題的解答來看,應以學生自主思考、小組為交流為主,教師僅在學生遭遇困難時適時引導。
第二課時的教學環節如下:展示梳理的問題——自主學習交流——班內展示、教師指導——概括全文——設置任務。
上述環節中教師適時指導最為關鍵。雖然構建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但并非不注重教師的引導,因部分問題小學高年級學生思考的較為全面,但也有少數問題時他們難以想象的。譬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梅花魂》中的片段:“我五歲那年,有一回到書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個臟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某些學生對其的理解較為粗淺,語文教師便需適時指導,為學生明確梅花的關鍵特征:高潔、品格、骨氣。
又如,人教版五年級《圓明園的毀滅》片段,“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在學生匯報時,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需依照學生的匯報,為其依照詞句解讀“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的深刻蘊意。
綜上,經由小學語文高年級學生的課前預習、自主交流、教師指導等模式,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已具有實質性變化,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展現,勇于質疑,其開始自覺參與學習活動,充分發揮了“高校課堂”教學模式的功能效用。
三、結束語
概括而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形成與發展可謂是小學教學工作不斷進步的必經路徑。此次研究先對高效課堂進行了闡述,而后對小學語文高年級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進行了探討,望以此為小學語文教師今后開展教學工作予以參考。
參考文獻
[1]趙小平.新課改下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01-101.
[2]毛玉霞.高效課堂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2017(2).
[3]鄭小明.小學二年級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2016(10).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上林縣鎮圩瑤族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