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加紅
摘 要: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翻轉課堂模式在教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與翻轉課堂模式結合起來,可以給信息技術教學帶來一定的突破,也可以切實促進高中生的能力發展,并且有利于他們的綜合發展。因此,教師需要精心研究翻轉課堂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細節。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 翻轉課堂 教學應用 策略研究
在現如今,面對新課程改革的種種要求,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已經越來越明顯,而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不僅重新構建了課堂的授課形式,改變了教學過程,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新鮮感和挑戰性,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并且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將翻轉課堂模式應用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不過要想很好地發揮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效果,教師可以精心雕琢翻轉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力求讓每一個環節都能優中更優,進而使整個教學效果得到優化,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更好地發展。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對翻轉課堂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探究。
1.課前準備:設立目標
翻轉課堂的一大特點是將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基礎知識的課堂教學轉移到了課前,也就是說,學生需要在課前進行自主性地基礎課程學習。這是很好地鍛煉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學習能力的機會,但同時也有一個弊端,缺乏了教師的實施監督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效率很有可能得不到保障。然課前的學習是在為課堂上的教學打基礎,一環扣一環,課前學習環節決不能掉鏈子。因此,教師可以在此環節給學生設立一定信息技術學習目標,給學生提供一個明確的學習方向,同時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多種形式的檢測。
例如:對于《信息及其特征》的課前學習目標的設立,這次課程的基礎內容主要集中在信息和它的特征上,因此,課前學習目標也就比較明確,即:(1)信息是什么?(2)信息有哪些特征?請舉例說明。學習目標(1)很簡單,學生通過閱讀信息技術教材就可以找到標準的答案,與之相比,學習目標(2)則比較復雜一些,學生不僅要找出信息的特征,還需要進行舉例說明。之所以這樣要求一來是為了加深學生對于信息特征的理解,二來是為了方便課堂上的檢測,因為從學生舉出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學生對信息特征的理解程度。所以,教師需要在課前準備中給學生設立清晰明確的學習目標。
2.課堂學習:小組探究
翻轉課堂模式下的課堂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有著本質差異,傳統課堂教學注重“按部就班”,而翻轉課堂模式下的課堂教學突出強調了學生的探究。也就是說,教師可以將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需要學生進行深入探究學習的問題以小組探究的形式進行教學。在學生進行小組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旁進行一定程度的指導,一來可以避免學生的探究方向發生偏移,浪費不必要的時間,二來可以有效加深學生的探究深度,促進學生的深入發展。
例如:對于《信息技術及其影響》的課堂教學,我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究學習,探究的內容分為兩大塊,一是小組成員在課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二是信息技術對現代發展的影響,這個需要具體分析。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我在班級中來回走動,觀察學生探究進度,并提出指導性的建議,如:有小組的學生提到了信息技術在機器人方面的應用,學生的關注點大多在商業應用上,我提醒學生從多樣化的角度出發,考慮一下家用機器人,掃地機器人、陪伴機器人等。在學生探究完成后,我再次對學生進行統一的指導。通過這樣的探究學習,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課后鞏固:作業提升
課后鞏固是翻轉課堂模式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可以運用作業的形式來優化這一環節。具體來說,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需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基礎性,基礎性是從知識鞏固的角度而言的,二是探究性,探究性的出發點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三是開放性,開放性是為了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對于信息技術學科來說,基礎、能力和思維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基礎決定著學生能不能走遠,而能力和思維決定著學生能走多遠。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方面需要多花心思。
還以《信息技術及其影響》的教學為例,在課后作業中,我給學生設計了一道具有思辨性質和現實意義的作業題。即:信息技術是把雙刃劍,這個話題從信息技術出現至今就一直被提及,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個具體的領域,比如:掃地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分析信息技術應用在其中的利弊,并提出實用性的建議,說說如何趨利避害。通過這樣的作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都會得到發展。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應當積極地尋找教學突破口,將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因地制宜”的運用到教學中來。也就是說,對于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而言,教師可以運用翻轉課堂的模式進行教學,并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進而提升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徐亭婷.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實施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17.
[2]張曉燕. “翻轉課堂”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