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軍事課是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的必修課程。把思想政治教育滲透融入到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是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和提高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一項重要探索,要以習近平強軍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為遵循,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和總體國家安全觀,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強軍目標根本要求,著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提升學生國防意識和軍事素養為重點,為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和建設國防后備力量服務。
關鍵詞:課程思政;軍事理論課;育人功能
2016 年 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普通高校國防教育課程建設自1985年以來歷經30余年,本文充分挖掘高校《軍事理論課》課程中軍事思想、軍事文化、現代國防發展歷程、軍事領域的新技術和新成果等內容所蘊含的育人的元素,使學生了解掌握軍事基礎知識和基本軍事技能的同時,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和憂患危機意識,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提高學生綜合國防素質,為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和建設國防后備力量服務,從而使高校《軍事理論課》真正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并力發展。
一、挖掘《軍事理論課》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1.根植理想信念教育
目前大學生群體的國防意識較為淡薄,缺乏“民無國不安,國無防不立”的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沒有一個鞏固的國防,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沒有安全保障。”增強大學生的國防意識重在教師引導學生在和平與發展年代反思歷史,通過回望戰爭歷史,以史為鑒,明確當今社會復雜的國際環境下,國家強盛的意義在于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有堅強的國防后盾。
2.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國防教育具有一致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第三個層面從社會公民的角度解讀,提出了個人應具有的道德規范和價值準則。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是個人價值觀構建的基點,是其他道德規范的基礎。《軍事理論課》中的愛國主義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有契合之處。在習近平主席“能打仗,打勝仗”的建軍思想指導下,我國在國防現代化和科技化建設中步伐穩健,成果豐碩。教師通過展示講解近年來我軍的先進武器裝備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新型裝備能夠點燃學生對祖國日益強大的情感認同和愛國之情。
3.感召新時代的民族精神
強國夢是中國夢的一部分,強軍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閉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為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做了新的闡釋。新時代的民族精神是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和偉大夢想精神。我國國防事業的發展和軍隊實力的壯大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的國防科研人員和中國軍人的傳承和堅守,他們是新時代民族精神的一個縮影,他們是強國夢實現征途中的民族英雄代表。
二、探索《軍事理論課》課程思政建設的協同創新路徑
1.堅定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強軍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習總書記關于加強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指示要求,緊緊圍繞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以此為總綱,高校充分認識國防教育中的德育價值,發揮好思想政治教育在增強國防觀念,強化憂患危機意識、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血脈、感召民族精神、涵育崇軍尚武文化的育人力量。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與國防教育的融合,強化“四個自信”和“四個意識”,展示中國夢的豐富內涵。
2.架構育人格局,發揮授課教師的教育與引導作用,促使課程的教育由課上向課下延伸
將《軍事理論》課融于“大思政”的教育格局之中,即深化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積極探索《軍事理論課》蘊含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傳授知識只是教師教書育人一部分職責,“傳道授業解惑”最符合對思政課教師本分的詮釋。在教學開始之前,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及意義的教育,讓學生按照社會需要和自我需要確立自我學習目標。通過學習動機指導,激發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內在需要,促使學生主觀上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激發學生產生自主性學習的興趣,進而發揮潛能投身學習。
3.打造立體化教學模式
線上教育之所以無法取代面對面的教育,原因就在于線上教育無法完成對人的品格、智慧和社交能力的教育。軍事理論課以國防教育為主線,旨在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意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責任感,它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這門課程單純依賴互聯網的線上教育是不夠的,品格的教育及價值觀的教育還需要依托實體課堂。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嘗試“慕課 + 線上互動 + 課堂教學 + 社會實踐活動”的立體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大數據背景下軍事理論課程的訓練與考核[J].陳美慧,張紹誠,陳鄧安,王子明.科教導刊(上旬刊).2019(08).
[2]軍事理論課程教學現狀分析——以湖北科技學院為例[J].丁文.文教資料.2019(15).
[3]高職院校專業課“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研究——以社會服務項目管理課程為例[J].李志堅.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2).
[4]志愿服務作為電大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策略研究——以金華廣播電視大學為例[J].巴曉偉,朱政.教育教學論壇.2019(03).
作者簡介:
李國楊(1981—),女,漢族,天津市人,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防教育、國防體育、思想政治教育.
黑龍江大學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人文社會科學)——深入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論述,做好軍民融合視角下大學生國防教育“大文章”
黑龍江大學校級教改重點項目——黑龍江大學“課程思政”建設試點課程“軍事理論”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