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也越來越大,這種現象在我國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都表現得十分明顯,職業教育就不可避免的面臨著巨大的改革困難以及創新機遇,為了確保職業教育可以更好、更快的為社會建設工程輸送高質量的人才,以往常規的職業教學理念已經不再能夠滿足高速發展的市場需求,因此,職業教育的改革就迫在眉睫。現將就工學結合理念下我國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形式提出簡要的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工學結合;職業教育;發展分析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不斷改變,以及經濟架構的調整,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發展也應該與時俱進,進行同步的改革發展。職業教育事業肩負著為社會的經濟發展輸送一線技術人員的重任,為了更好的適應當下的經濟環境,職業教育模式必須從傳統的課堂模式逐漸向工學結合、實操與理論并行的教學模式轉變。職業教育中的學生學習質量的評估更側重于實際工作中處理問題的能力,選擇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才能更高效、更直接的培養技術型的人才,工學結合的教學過程給予了學生更大的想象空間與技能施展范圍,也能直接的為社會建設工程擇優或者淘汰技能工作者。工學結合教學理念的推廣離不開職業學校本身的認知與發展,而職業學校長遠的發展進程也必須依托工學結合理念的實施,只有做好了職業學校針對學生的培訓、就業工作,才能有利于我國社會的穩定發展。
一、工學結合教學的含義與益處
(一)工學結合教學的含義
所謂的工學結合教學,并不是近現代才被提出來的概念,早在20世紀初期,英國便開始實施“三明治教學”,即“學習——工作——再學習”教學流程,這種教學模式在美國也被稱之為“合作教育”。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之所以能夠歷經百年為不衰,主要是因為這種教育模式有別于一般的高校教育,工學結合模式以職業工作為核心,以提高學生的技能競爭能力為目的。
(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益處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益處確實有很多,例如:1、為學生提供了更全面的發展空間與平臺,給了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去接觸與自己專業相關行業的資訊,為學生個人的職業規劃提供了有力的依據;2、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與熱情,讓學生更深入的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知識;3、讓學生看到更多的機遇與方向,更能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方向:4、提早讓學生融入社會,讓學生對于社會教育有了初步的認識。
二、完善工學結合下的管理體制
職業教育事業僅靠學校與企業的協同努力還遠遠不夠,在這方面我國相關的部門必須進行統籌管理,以及做好相應的監督指導工作。各地區政府機構應當主動建立起管理職業院校與合作企業的職能部門,一來為職業學校提供保障,監督合作企業落實工學合作內容;二來也可以為企業進行人才的管理與篩選,提前為企業崗位所需的人才做好備選工作。為學校與企業都達到雙贏的效果。針對所有參與到工學結合的學校與企業而言,必須設立相應的獎罰機制,避免雙方出現不合理、不合規的情況,把控好人才輸送的質量與人數,讓企業能夠不斷吸收人才與技術,與此同時也保障了職業學校的就業率,工學結合管理體制的有效建立對于學校與企業雙方都是有益的,在這過程中政府部門以“第三方”的監督形象更能督促企業履行對職業院校承諾的崗位需求,對主張工學結合的職業院校而言更是一種政治上的鼓勵與支持。
政府相關部門也應該向企業及各行各業做好工學結合的宣傳工作,提高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意識,企業應該明白,工學結合的合作方式可以為企業存儲更多的人才資源,增加企業的競爭力。
三、職業院校工學結合的具體工作落實
各地區的職業院校應該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與其合作的企業,讓企業崗位需求與學校專業培訓充分接軌,雙方都應參與到人才培訓與教育的方案制定中,切合實際的為學生的課程進行設置規劃。
例如,如果某職業院校選擇與當地一家制造行業領域的企業合作,那么就應該設立以制造技術為核心的課程專題,學校管理高層需要先與企業管理者就該企業的生產流程、生產工序、生產應用等進行充分的調研,將該企業所需的崗位與人才類型進行分析研究,制定完善的人才培訓計劃、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等,對學生落實管理,開展課程,確保學生能夠高效的吸收行業核心知識,為實習工作做好準備。
為了更好的培訓人才,職業院校可以選擇的合作模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教學見習模式、頂崗實習模式、人才訂單簽約、現代化學徒制等等都是具有特色的合作模式。
四、建立統一職業人才培養體制系統
目前,針對成績優異的學生,職業學院一般會頒布行業領域的職業資格證書,而企業在后續對學生進行培訓時多以職業資格證書為核心來進行培養,但是這種培訓方式對于已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學生而言未免有點雞肋,而對于暫未取得證書的學生而言,培訓內容又過于晦澀難懂,學習效率不一定高,由此可見,職業學院與企業在培訓工作上并未有統一的動作,職業院校更傾向于按照相關的教育部門制定的培訓方案方法來進行培訓工作,而企業則會選擇在有一定技能水平上進行擴展延伸培養,因此,培訓體制的統一化、標準化才是學校與企業應該考慮的問題。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完全可以指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與方法,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清楚自己目前的技能水準、制定未來的學習階段性目標,而對于格外突出的學生也可以考慮因材施教,提前使其進入工作崗位進行操作,讓他們在實際工作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五、結束語
工學結合教育模式進行漫長的國內外發展,已經向我們表明,這種教育模式可以快速的為社會建設大潮輸送高質量的技能人才,也是目前國民學習維度的一種選擇,工學結合的模式不旦能夠培訓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可以直接為他們帶來受益終身的技能技巧,而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這種人才的必備已經是一種競爭優勢的體現。
參考文獻
[1]譚永平.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教學質量管理策略[N].中國教育報,2017—02—05.
[2]楊偉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6.
[3]胡振華,官金蘭.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數學教學模式 改革的探索[J].高教學刊,2016(18):131—132.
作者簡介:
蒲正中 1966.4? 男 四川南充 四川省張瀾職業技術學校? 高級技師? 汽車維修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