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開果
摘 要:理學大儒朱熹在《訓學齋規》中說道:“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辈婚_口朗讀,難以有效地深入文本之中;眼睛看的不仔細,朗讀時容易出錯,并且發現不了文本中的細微之處;而不專心,則雖反復朗讀,依然沒有實質性的收獲,讓朗讀流于形式。朗讀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至關重要,因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注重提高朗讀教學的課程比重,優化朗讀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們的朗讀能力?;诖?,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研究,作出以下討論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朗讀能力;培養
引言
小學語文作為一個基礎學科,與各個學科之間有非常緊密關系。朗讀作為語文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應列為小學教育的主要教學對象。學生掌握朗讀能力有助于思維能力的提升,更對未來成長發育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師應設計好小學語文教學方案,努力做好學生朗讀能力培養工作。
1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教學的意義
語文課不僅要讓學生學習語文上的書本知識,還需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語文常識,并且能夠具備語文的各項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多方面發展。朗讀是語文綜合素質的一個組成部分之一,學生通過學會朗讀,能夠更好地了解散文、詩歌的內涵,并且表達自己的想法,促進他們的發展。同時,朗讀也能讓學生在其他能力上有所進步,比如朗讀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還能夠讓他們的作文能力也有巨大的提升。
2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存在的問題
2.1朗讀內容單一化,缺乏多樣性
在語文朗讀教學中,朗讀的內容也十分重要,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朗讀的內容往往單一化通常局限于課本的內容,而課本的內容在學生預習時就瀏覽過,這會導致學生朗讀興趣不高,進而不重視朗讀。此外,在朗讀過程中,教師為了節約課堂時間,往往會選擇朗讀能力較強、語速較快的學生進行朗讀,便于盡快進入下一環節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加快了教學進程,增加了課堂內容容納量,但是忽視了大部分學生朗讀的練習,沒有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朗讀平臺。
2.2學生缺乏朗讀的興趣
在當今教學中,即便是小學生也面臨著巨大的學習壓力,同時由于小學生各方面的不成熟,對于教師布置的任務具有一定的抵觸心理,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學生對于朗讀的興趣不高,在實際學習中缺乏朗讀的積極主動性。此外在課上集體朗讀時部分學生還會存在“濫竽充數”的情況,對自己的要求不高,課下更加不會進行練習,這無疑會導致學生閱讀能力不斷降低。
2.3死板的朗讀評價方式
由于朗讀屬于一種需要學生自由發揮的教學內容,所以評價往往會決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通常會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短篇課文的朗讀練習,在學生朗讀完課文后,教師的評價往往也是十分簡單的,比如“讀的不錯”等等,這樣的評價雖然一定程度上予以了學生正面評價,但是評價方式太過模糊,并不容易突出學生的亮點。學生在得到這樣的評價之后很難受到鼓舞,更加深入的朗讀練習也難以繼續展開。
3 培養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對策
3.1創設情境,促進全員融入
教學實踐表明,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認知能力有限,因而對于文本教材中的內容、意蘊,難以做到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此外,由于小學語文教學課程中,有眾多借物抒情或借物詠志的情感流露,而這些思想十分成人化,這對于小學生來說,要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無疑較為困難。對文本內容理解不夠深入,對文本情感不能做到有效地掌握,學生們又怎么能夠做到聲情并茂的朗讀呢?久而久之,學生們對文本的朗讀熱情也就隨之消退了。創設教學情境,因情入境,以境生情。教師可有效引導學生進入到教學主題之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欲望,強化學生對文本思想情感的感知感受,以此切實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
3.2重視評價教學
在小學階段,學生雖然思想并不成熟,但是已經建立獨立的自我認識,擁有較強的自尊心,對于外界評價十分敏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這一特性,激發其語文朗讀興趣,完成培養學生朗讀能力教學任務。在課堂朗讀學習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表現,給出正確評價意見,讓學生能夠自主性進行朗讀學習。教師在平時生活中,也可以常常表揚學生,讓其養成積極向上習慣,學會主動去閱讀。
3.3尊重學生,增加朗讀環節的趣味性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教育的客體也是教育的主體。學生是教師分析研究和施教的對象,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語文課堂教學的朗讀部分,教師也要豐富該環節的課堂設計,增加趣味性,以提升學生的朗讀興趣,使朗讀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能順利開展。在朗讀環節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比如朗讀表演法,朗讀接力,朗讀比賽等方式豐富朗讀環節的課堂教學。以表演朗讀法為例,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理解課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和表達特色,并在朗讀過程加以表現。這種表演朗讀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人物性格,讓學生在朗讀過程體會朗讀的樂趣,以此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
3.4實踐活動,促進全面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朗讀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渠道。6-12歲的小學生,天性好玩,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與求知欲。絕大部分小學生,對教師有著程度不一的依賴心理??释玫浇處煹年P注、褒獎,樂于在同伴中表現自我,并具有強烈的好勝心理。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可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朗讀比賽活動,調動學生群體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們積極地投入文本朗讀中來。在文本朗讀中陶冶學生們的情操,讓學生們獲得成就感、滿足感。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朗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要正視朗讀教學,轉變固有的教育理念,依據新課改要求實地踐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朗讀環節留下充足的時間,豐富朗讀環節的設計,培養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在朗讀評價上要委婉客觀,既能夠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又要客觀指出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1]黃宏桂.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145.
[2]羅前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8(24):383-384.
[3]郁廣其.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34):120-121.
[4]高守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J].農家參謀,2018(07):165.
[5]陳玉米.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方法[J].華夏教師,2017(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