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阿慧
摘 要:游戲是幼兒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以游戲活形式組織音樂教育活動利于幼兒的音樂表演和鑒賞能力提升,同時學生肢體表現力以及想象能力都會得到發展。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培養和節奏感培養具有很大意義。結合幼兒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幼兒成長發展的特點,將游戲教學方法應用到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是提升幼兒音樂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將著重分析幼兒音樂課程游戲化教學的方法,僅供幼兒音樂教學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策略
引 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游戲的目的不僅僅在于讓幼兒“玩”,還在于引發、支持與促進幼兒的學習活動。[1]”從一定角度上來看,幼兒多種能力都是從游戲中獲取的,音樂作為一門知識性、技術性、表現性比較強的藝術,在幼兒音樂教育活動中,教師更應該強調幼兒的主觀體驗,讓幼兒在游戲活動和情境中體驗音樂的魅力,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過程中學習音樂知識,做到幼兒、音樂與游戲的有機融介,這不僅符合幼兒教育要求也是激發幼兒音樂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
1.教學內容適應認知規律
幼兒教育階段的音樂教育需要結合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與其他階段的學生相比,學前教育階段的學生社會生活實踐經驗不足,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較差。因此,游戲教學元素的融入更要符合幼兒的興趣特點和認知水平,音樂教育素材的選擇一定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能夠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2]。教師可以創造性的使用音樂教材,突出活動內容的游戲元素。如《獅王進行曲》表現的內容具有故事情節化、形象豐富鮮明。中班歌曲《小青蛙》,角色是幼兒熱悉的小動物,歌曲的旋律明朗、輕快活潑,特別是副歌部分,青蛙的叫聲節奏明快、朗朗上口,適合幼兒邊唱邊表演,增加了游戲性與趣味性。又如大班歌曲《小狗抬轎》,曲調采用了流行歌曲《大花轎》,節奏、旋律與兒歌的韻律較為協調、和諧,歌詞也是比較詼諧風趣的。音樂教材本身的趣味性、情境性、游戲性,可以激發幼兒參與、表現的興趣、欲望。
2.使用打擊樂器等音樂器材
打擊樂器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應用比較普遍,可以結合音樂教學需求展開律動教學,輔助培養幼兒的樂感[3]。幼兒園可以使用的一般的打擊樂器主要分為三類——屬于高音樂器的金屬樂器、屬于中音樂器的木制樂器以及屬于低音樂器的散響樂器等,包括聲音高亢的小鈴、大镲等;聲音清脆的木魚、響板等;也有可以演奏持續音符的沙球、串鈴等.幼兒園還可以采用音條琴等奧爾夫樂器進行音樂教學。例如幼兒歌曲《喜洋洋》,教師可以設計為一個運用打擊樂器的音樂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在前一節課設計韻律活動欣賞《喜洋洋》,感受樂曲的旋律與節奏,在初步感知了樂曲的節奏之后,教師可以給出圖譜,讓孩子們了解演奏方案,讓孩子們觀察相應樂器的圖譜,發給他們本節課可以使用的樂器,如:木魚、串鈴、鈴鼓、雙響筒等樂器,練習節奏型XXXX/XXXX/XX/和/X--/X--/XXXX/XXXX/。在初步掌握相應的節奏型之后,可以把幼兒分組,在每個小組中選出節奏感比較優秀的孩子作為小組長根據圖譜進行排練,共同合作之后,交換樂器演奏。
3.添加德育內容
在游戲化的音樂教學活動中,不僅僅要求教師能夠結合幼兒音樂教育目標完成知識技能教學任務,還需要結合幼兒的成長需求滲透道德教育,經由游戲流程,指引幼兒去明晰樂曲價值,確認最佳價值觀[4]。例如,在解析關涉母愛這樣的曲目時,應發揮幼兒想象,回憶平日以內的母親照料。預設競答游戲,讓幼兒表達出這類細節,這就培育出了感恩的認知,學會孝順長輩。樂曲涵蓋著的道德指引,可分成多個層級,例如,《學習雷鋒》這一曲目之中,涵蓋了特有的互助道德,解析這一曲目時,可讓班級以內的幼兒,學著分享玩具,學著在發覺別人需求之時,主動去協同互助。長時段的道德熏陶,應貫穿于預設的音樂課中。
4.進行模仿小游戲
歌唱教學可以設計角色扮演的小游戲,教師可以跟隨音樂給孩子們講故事,小朋友們聽完故事,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面喜歡的角色.再通過角色扮演去理解歌詞講述的什么,通過角色扮演理解音樂的情緒變化。例如,在教師帶領學生欣賞《誰餓了》這首兒童歌曲時,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這首歌的歌詞,歌詞中描寫到小狗、大灰狼以及其他的一些小動物的行為、動作。這段歌詞容易使幼兒產生興趣,可以設計為音樂游戲帶領孩子們進行角色扮演,在表演的過程中配合著手臂、身體律動等一些動作。例如,在歌曲的第二段中,孩子們可以扮演許多小狗走出來的場景,并隨著音樂自由邊沿.在小狗出來以后,再選一個孩子模仿小狼的動作,唱著歌做餓了狀尋找食物,小狼出來時,其他的小動物均蹲在草地上為了不讓小狼發現。當小狼找不到食物難過的走回樹林里時,小動物們終于松了一口氣,歡快的玩耍。這個時候音樂是歡快的,伴隨著歡樂的音樂,孩子們快樂的玩耍,在一輪表演結束后,可多次欣賞,交換角色扮演。
結 語
幼兒歌唱教學游戲方式諸多,教師需根據歌曲進行適合幼兒的游戲創編,從游戲中讓孩子感受音符、旋律、節奏、音色、速度等音樂要素,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音樂理論,理解音樂情感。幼兒音樂教育是培養幼兒音樂興趣和音樂素養的關鍵路徑,結合游戲形式優化音樂教育活動質量,利于減輕幼兒教師壓力,促進幼兒音樂教育形式多樣化發展。但是當前幼兒音樂教育實踐中,游戲化理論和實踐探討都還不到位,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化研究。基于此,筆者在上文中分析了幼兒音樂教育游戲化活動開展的路徑,希望研究中的觀點可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王玥.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理論與實踐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08):270-271,273-275.
[2]佚名.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理論與實踐研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8,20(02):115-116,118-120.
[3]林涵涵.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理論與實踐研究[J].新課程(上),2017,22(07):152-153,155-156.
[4]翁丹楓.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游戲化教學研究[J].幼兒教育,2015,21(11):187-188,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