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巴旦增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行與實施的大背景下,國家教育部門對教師教學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除了要講解重點知識,強化學生的學習意識外,還要對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進行培養。然而,從當前的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依然使用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授課,不但無法達到教學目的,還會阻礙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針對上述教學現狀,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深入探討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詣在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發展他們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獨立思考;思維習慣
引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進行培養,一方面,迎合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教學要求,促進數學學科在小學教育領域中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與學生的發展特征相適應,增加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同時,在良好思維習慣的作用下,促進理解能力、數學思維的有效提升[1]。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做好教學反思,改變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對學生的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加以重點培育,以此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及全面發展。
1.小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的影響因素
1.1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大多由教師來決定學生在校期間的活動,久而久之,學生會習以為常,按部就班的進行學習,無法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此外,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時,總是以他們的考試成績為準,以他們錯誤頻率最高的習題為準進行講解,并未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導致學生無法認識到自自己學習上的不足和所欠缺的部分,即便是教師在在講解中出現錯誤,他們也不敢指出,而是將錯就錯。在這種學習環境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會受到嚴重的限制,對未來的發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
1.2家長和學校教育觀念的影響
受成長規律與外界環境的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意志力薄弱、內心不堅定等特點,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極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在小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和教師是與他們接觸最多的人,對其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的養成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然而,通過調查了解到,許多教師將教學的側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家長在這種環境的影響,其培養孩子的思想與教師如出一轍,使得學生在雙重的教育觀念的影響之下,習慣于被動的進行知識的灌輸,喪失了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2.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的有效策略
2.1將傳統教育觀念進行改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若想實現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的教學目標,教師應從現有的教學方式入手,本著“推陳出新”的原則,將傳統的教育觀念進行改變,在此基礎上轉變教學角色,引導學生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探索和探究,使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2]。另外,教師要根據課程需要采用新穎的教學模式,帶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并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多提問,主動地去發現問題,并對教師的講解提出質疑。不僅如此,家長也要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不要把對孩子的教育全部寄托在考試成績及升學上,而是要給孩子留出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引導他們自己總結需要重點學習的內容,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去上課后輔導班。
2.2創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的具備,與教師運用的教學方式有著直接關系。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為他們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發揮。例如,學生在學習乘法口訣時,不要讓學生機械地去背誦“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而是要向他們講解其中的道理,傳授口訣的規律,讓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背誦。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玩接龍游戲,比如:第一個學生說一只兔子一張嘴兩只耳朵四條腿,第二個學生接兩只兔子兩張嘴四只耳朵八條腿,第三個學生接三只兔子三張嘴六只眼睛十二條腿……在接龍時,學生可能會出現錯誤,教師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學生學到的知識肯定比讓學生死記硬背乘法口訣掌握得更快。這種在游戲的過程中授課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能力的訓練,發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3]。教師教課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
2.3給學生提供充分思考時間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的養成,與他們日常的學習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是開門見山地講解知識,學生被動學習,很少有充足的時間自行思考并解決問題,這就導致許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失去獨立思考的思維能力。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讓學生理解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是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鍛煉過程。教師應該給學生留一定時間去獨立思考教師講到的知識。例如,在學習噸、千克、克的換算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菜市場買菜,假如芹菜單價3.5元/千克,如果買兩千克就是3.5×2=7元。通過親身實踐來體會數學學習給生活帶來的便利,也可以讓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消費價值觀。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時拿出一千克饅頭和一千克土豆讓學生來觀察,讓他們理解同一重量的不同物體其體積是不一樣的。這樣結合實際地去講解數學知識更容易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掌握,慢慢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4]。
3.結語
綜上所述,獨立思考是數學學習中的必備品質,它對學生的各方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手段,不斷探索,努力克服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將學科特點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不斷提高自身思維能力,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
參考文獻
[1]史堯光.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7,25(20):136-137.
[2]包艷芳.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探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0(25):260-261.
[3]張萬文.小學數學教育中如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39(11):184-185.
[4]陳玲瑤,許紅梅.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J].職業技術,2018,21(02):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