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歡歡
摘 要: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重要時期,進行思維鍛煉是一項長期堅持的過程,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是鍛煉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和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本文主要介紹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批判性思維;培養策略
1 引言
批判性閱讀是指大腦思維要參與到閱讀過程中,要對讀物所表達的內容和思想做客觀的分析,并且擁有明確的觀點。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主要是要克服閱讀中人云亦云的慣性思考方式,引導學生學會質疑,站在不同的角度審視問題,最后在日常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觀察分析問題越來越趨于完善縝密。
2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
我國高中語文教學除了突出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還要重視學生獨立思考和質疑探究的能力。在日常學習、閱讀中脫離開批判性思維,學生將喪失主動思考的能力,只能被動地接受理解,長此發展學生容易產生惰性和依賴心理對學習產生消極影響。其次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能激發學生產生創新思維和獨特見解。最后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鼓勵學生理智的、實事求是的分析問題,而且多角度、深層次、邏輯客觀的看待事物,拓展了學生分析各類問題的格局所以在閱讀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3 高中閱讀教學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必要性
3.1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決定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模式很有必要
因為現階段高中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所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依然是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主動思維意識被限制。因為備戰高考的影響,教師教學也是以提升學生成績為目標,忽視了學生能力培養。例如,課堂教學中教師會強調自己的權威性,喜歡把問題標準化、模式化解答,希望所有的學生都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思考問題,不符合自己標準的答案一般會被忽略或糾正。這樣在學生意識中就會形成只有滿足教師的答案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就沒有進一步思考探究的欲望,本來應該活潑生動的閱讀教學變成機械化的思維傳導,這是傳統閱讀教學中最大的弊端。
3.2 批判性思維能提升學生的競爭能力
在當前復雜的競爭形勢下,批判性思維能力是每個人必備的素質。信息化社會各類信息繁雜多樣,傳播速度又快,所以每天要面對各類問題。只有經過長期的鍛煉培養,具備發現問題的敏銳觸覺,再經過科學分析,及時的甄別取舍才能更快的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能為以后適應社會生活打下基礎。
3.3 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思維習慣的黃金時期
高中階段是學生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成長的黃金階段,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初步形成價值觀,所以高中學生具備了培養批判性思維習慣的條件。其次,高中學生喜歡突出自我,渴望被肯定,因此教師一旦啟發學生開始批判性思維鍛煉,他們會積極的探索創新,樂于和其他人交流觀點。最后,高中學生即將面臨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活空間,為學生后期的長遠發展考慮也很有必要開展批判性思維鍛煉。
4 在高中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習慣的策略
4.1 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激發學生提問的意識
質疑能力和提問意識是開啟批判性思維習慣的起點,只有發現了問題才能開始分析、論證。怎樣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呢?我認為首先是要擺脫依賴和惰性思想,如果只是遵循作者的思想和意愿閱讀雖然理解和思考會很流暢,但沒有融入自己的判斷和思維就不會對知識產生自我理解和認知,因此這樣的閱讀沒有實際效果。所以批判性閱讀是要帶著思考進行,要邊讀邊想,在文章中和自己認知、理解有沖突的地方,就是問題存在的地方,也是我們要展開挖掘分析的地方。例如我們現在閱讀《紅樓夢》,因為古代與現代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完全不同,所以在閱讀中用現代的思維理解就會有很多疑惑和不解,學生要解開這些疑惑就要從了解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入手,因此批判性思維能拓展學生的認知領域,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
4.2 培養學生全面客觀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批判性思維的核心是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要全面客觀的分析論證問題,除了要遵循邏輯性,還要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審視。邏輯性是分析思考問題的框架,而多方位多角度的觀察是在培養學生用辯證的思維方式考慮問題。批判性思維的關鍵是不遵循慣性思維,鍛煉出一雙能發現問題新視角的慧眼。當然這樣的能力是建立在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經驗積累上的,所以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是經過長時間的鍛煉,不斷總結經驗才能實現。例如,在閱讀了莫泊桑的《項鏈》后,人們認為文章批判了小資產階級愛慕虛榮的心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啟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所以讓學生嘗試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主人公心理。比如,只是把丟項鏈事件看作主人公人生中的無常變故,他們為了應對這場變故而頑強的與命運抗爭站在這個角度去分析,是不是主人公也具有敢作敢當能與命運抗爭的勇氣。所以文學作品和生活一樣是一面多棱鏡,關鍵是看你站在什么角度去觀察分析。
4.3 教師要轉變觀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表達不同意見
培養批判性思維習慣是長期的過程,教于學都要尊重彼此的思考方式,教師不是知識的壟斷者,所以在學生面前偶爾愚蠢并不丟人。同時學生要有不怕犯錯的意識,有句俗語是“失敗乃成功之母”,只有經過多次嘗試總結失敗經驗,才能不斷完善自我認知思考的體系。素質教育講究因材施教,在教育中堅持慣性思維,鼓勵學生們向標準答案看齊,這一點是萬萬不可取的。教育的關鍵是要尊重人的自由思考,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事物的認知判斷,是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基礎。學校教育不是在組裝機器,所以教學模式要人性化、科學化。
總之思維方式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見成效的,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的批判性思維要靠日常教學中不斷的積累和引導,才能使學生逐漸形成這樣的思維習慣。十年樹木,百年育人,教育講究的是持之以恒的堅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成長過程,在思維模式鍛煉中不能揠苗助長。
參考文獻:
[1] 余黨緒.批判性思維應成為教師的必修課[J].教師教育論壇,2018,10.
[2] 李瑞雪.批判性思維教學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