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展球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應注意以人為本,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文從教師專業技能、師生關系連結,滲透互動課堂、互動檢驗教學目標等方面分析小學數學課堂中師生關系活動,以期強化課堂互動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課堂 師生互動 主體性
前言:
筆者認為,師生互動屬于雙邊關系活動,旨在讓學生活躍思維,更高效地理解課堂知識,其方式呈現多樣化,包括不限于師生間行為互動、心靈互動、認知互動等。本文以教師本身專業素質出發,探究如何更有效處理師生雙邊關系活動,開啟高效互動課堂。
一、以教師專業技能為基礎,開啟高效互動課堂
打鐵還需自身硬,著名的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教師需要精通業務,帶給學生真正的知識,才能從學生的回答中得到尊重。課堂中的師生互動,不能僅僅理解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簡單交流,事實上會有一部分教師認為課堂中教學方式越多,越多的交流,課堂互動效果就越好,但結果通常達不到預期效果。好的課堂教學方式并不在于“泛”,而在與“精”。真正的理解師生互動的內涵,運用教師的專業知識,才能開啟高效互動課堂。為何而自信,自信源于專業,教師的專業技能涵蓋言行舉止。課堂中,教師恰當的臉部表情傳遞正能量,欣賞的眼神給予學生莫大的鼓勵,優雅的體態增強了教師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口才營造融洽的課堂的氛圍,這些都是課堂高效互動的表現。打鐵還需自身硬,擁有良好的專業技能是教師帶動課堂氛圍的重要前提。
二、以連結師生關系切入點,創設和諧學習氛圍
巴特爾認為: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在小學階段,學生處于身心健康發展的高速成長期,教師的言行舉止往往會影響學生的成長,通過給予學生適度的關懷,有效連接師生關系,開設良好課堂氛圍。通過觀察發現,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水平呈現差異化形式,成績好學生與成績差學生對待學習表現態度完全不同。例如部分學生自尊心較強,成績不好就會對數學失去信心,嚴重情況會產生厭學情緒,逃避存在的問題。部分學生數學成績一般,上課表現活躍度一般。部分學生數學成績很好,課堂上表現很活躍。由此,簡單的互動說教或者置之不理已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教師的愛是甘露,能夠潤化干涸的泥土,密切連結師生關系,使教師、學生建立一種心理關系,優化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通過一場直通心靈的互動,引導數學成績較差學生對自身問題進行分析,找到數學成績差原因,鼓勵學生重拾數學興趣;引導數學成績一般的學生分析問題,成績更上一層樓;引導數學成績好的學生,思維更加活躍,鞏固數學知識。
師生間的心靈互動意味著相互心態的開放,建立自由平等的對話,能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建議,發揮師生互動的重要作用。師生心靈互動,構建出嶄新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角色轉變從管理者升級為引導者,學生從被動變為主動,通過角色的轉變能夠有效的創設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
三、以滲透互動貫徹課堂,強化學生主動學習心理
《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了過程性目標,教師在數學課堂講解中,注意學生“體驗感”“探索感”,重視過程性學習,強化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
以現代技術為輔助工具,優化數學課堂體驗。互聯網技術的推廣打破原有的數學教學方式,巧妙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增強師生互動的趣味性,強化體驗感。例如,某節課堂上講解《圓的認識》,正式開啟課堂前,教師通過多媒體插入動畫情境:在草原上,灰太狼開著正方形車輪的汽車在追趕開著圓形輪子汽車的喜羊羊,畫面中灰太狼顯得非常的狼狽。以動畫的形式開啟本次課堂,吸引學生注意力,通過教師引導話題,學生結合現實生活開發腦洞,激發師生間有效互動,優化數學課堂體驗。
以趣味故事為課堂結合點,加深對知識點印象。有趣的靈魂相約在課堂,好的故事具有靈魂,教師以有趣的故事啟發學生對知識點理解是高效互動的重要表現。例如,在數學計算題練習課堂上,出現以下情況,(1)對于多位數中間存在“0”的算式出現計算錯誤,如120012÷12=1001;(2)余數除法中余數多出問題,屬于粗心大意情況,如1819÷18=100…19。在處理學生馬虎粗心大意情況,教師在課堂上講解關于“馬虎”的故事,通過故事,在學生享受故事途中教師插入數學計算中出現的馬虎現象滲透其中,以此來加深學生對于自身馬虎問題的重視。在這一基礎上,教師提出以下問題:同學們,你們想要怎么解決自己的存心大意問題呀?此時學生們就會爭先恐后說出自己的方法,學生通過探索交流總結出如何做才能避免馬虎,主動改正自身存在的問題,增強學生在問題改正方面的主動性。通過故事,激發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實現課堂的體驗感與探索感。
教師通過實現課堂“體驗感”與“探索感”,實現課堂高效互動。英國教育學家薩雷格曾說: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助力學生培養習慣,漸而養成良好性格,乃至改變自己的命運。
四、以互動檢驗教學目標,深化理解數學概念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貫徹落實學生深刻理解數學概念,教師應設置互動教學方式,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助力深刻掌握數學知識點。例如某節課堂教學目標為掌握圓的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系。在講解關于圓的直徑、圓的半徑課程中,通過課堂學習,學生掌握了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即直徑長度是半徑長度的兩倍。在教師就圓的直徑與半徑之前的關系進行課堂檢驗之后,發現部分學生認為“直徑的長度等于半徑的2倍”,而這種表達方式存在很大的誤區,即缺少前提條件“同圓或等圓”。由此發現,學生關于直徑、半徑關系的概念并沒有深刻的掌握,必須通過恰當的方式進行鞏固練習,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記憶。
為了能夠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需要分析學生的整體數學水平,通過科學互動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通過實踐檢驗,探究該課堂的數學真理,踐行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例如:在課堂上發現部分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圓的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系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使用圓規繪制一個直徑為2cm的圓(圓1),然后再繪制一個半徑等于2cm的圓(圓2),教師鼓勵學生對圓1、圓2的直徑、半徑進行比較,并總結他它們之間的關系。由此學生們通過比較發現,圓1、圓2的直徑、半徑之間,并不滿足“直徑的長度等于半徑的2倍”的關系,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基于這種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了師生互動的作用,使得課堂更為高效。
結語:
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學有效互動是師生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師生之間進行合理的互動能夠激發學生對于數學課程的興趣,踐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結合本文的分析發現,將師生互動運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之中,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必要性。
【參考文獻】:
【1】黃三玉.分析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中師生交往互動的新思考——縣級課題小學數學課堂有效互動的策略研究活動心得[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8):85.
【2】王葭萌. 小學數學課堂師生言語互動現狀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7.
【3】陶曉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淺談數學教學中的觀察、分析、綜合[J].成功(教育),2013(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