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棟良
摘要:語言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重在積累和堅持。初中英語教學現狀存在較多的問題和不足,文章以此為切入點,著重探討了解決初中英語教學現存問題的有效對策,以期更好地推動學生主體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英語;現存問題;解決對策
自從我國推行新課程改革以來,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都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和影響。初中英語教學現存問題包括教育觀念、教育模式等多個層面,這也直接影響了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與發展。因此,如何基于新課程改革的教育形勢背景,探究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升極為重要。
一、初中英語教學現存問題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教育形勢下,對于初中英語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不僅需要教師指導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同時更需要引導學生建立相應的語言素養和語感常識,提升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和能力,為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就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現狀而言,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弊端,主要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等方面。
(1)教學目標。在傳統應試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過于注重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成績的提升,忽略了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極容易導致學生高分低能、啞巴英語等問題的產生。
(2)教學模式。在傳統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會存在兩極化的教學誤區,一方面,過于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另一方面,教師過于依賴新媒體教學手段,整體教學課堂形式豐富,但是缺乏知識支撐。
(3)教學評價。教師和家長往往將英語學習成績作為唯一評價標準,而忽略了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和素養,這將直接導致初中英語教學偏離新課程改革目標,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
二、解決初中英語教學現存問題的有效對策
1.以人為本,立足語言運用本質
語言學習的關鍵在于運用。只重視理論知識教學,忽視實踐技能的掌握,這是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問題。為了進一步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需要教師真正轉變教學觀念,改變過去注重詞法、語法等理論知識而忽略語言技能實際運用的傳統觀念,真正重視學生主體參與積極性和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主體對于英語學習的探究興趣。例如,在傳統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側重于漢語化的英語教學模式。究其本質,一方面,源于教師主體的自身教學水平;另一方面,學生主體受到的系統性聽力教育較為薄弱和缺乏,較難適應全英語化的課堂教學。為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圍繞聽、說、讀、寫等多個方面,將語言學習真正融入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而非僅停留在課堂時間內的練習,引導學生將英語運用視為一件自然的事,進而有效減少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畏難情緒。
另外,教師還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習質量的提高關鍵在于學習興趣的激發。尤其是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已經成為關注的重點。因此,教師要不斷拓寬教學思路,善于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活動,有效改變傳統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枯燥學習氛圍,轉變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抵觸心理。
2.轉變觀念,豐富課堂教學活動
傳統初中英語課堂,以教師為主體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主要表現形式,教師作為單一模式化的知識傳授者,教學活動形式也較為單調,缺乏創新。因此,教師首先要創新教學理念,融入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真正靈活運用英語。例如,教師可以以學生喜愛的電影、電視、明星等為延伸主題,鼓勵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喜歡的原因。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討論不同的觀點,總結學生運用的準確詞匯、正確的語法表達,歸納學生出現的常見錯誤,通過生活化的討論情境,激發學生參與英語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教師可以借助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通過多媒體課件等形式構建生動、有趣的英語教學環境,融入圖像、聲音、文字、視頻等元素,增強英語理論知識的可視化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時要避免重形式、輕內容,本末倒置的誤區。
3.優化評價,強化綜合素質教育
傳統初中英語教學過于注重“分數論”,以成績作為重要的評判標準。實際上,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考量越加重視。學生對于英語課程學習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都有極大的差異性。如果沿用單一化的成績評判標準,則較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針對差異化的學生群體,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策略,運用多樣化的教學評價體系,評價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應用能力,英語拓展學習意識和學習態度等多個層面的內容。語言學習是一個長期的習得過程,這同樣也要求教師采用形成性的評價,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評價重點,這樣不僅能有效彌補以成績作為評價標準的單一局限性,同時還有助于幫助學生增強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就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現狀而言,依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為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強化對于《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研究力度,真正基于學生主體為中心的人本理念,創新教學思路,優化教學路徑,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有效推動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