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武金
摘 ?要:正所謂“德才兼備”,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學生的成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語文學科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化的優秀成果,其具有巨大的精神價值,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本文即是針對小學語文德育教學進行論述,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用了許多我國歷史以來比較經典和優秀的文章,這些文章具有豐富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與此同時,這些文章之所以被繼續選用在當今的教材之中,不僅是因為其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承,更是因為其能夠讓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感召,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和品性。作為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重視對于學生德育的培養和激勵。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深挖教材
每一門學科都具有其特有的價值和意義,也有其內在的發展規律和表現形式。語文學科則與其他的學科有明顯的不同,其是用文字來記錄人類的生活和發展過程,具有明顯的生活化意義。如果我們注重講解語文學科中的理論性知識,則會脫離教材編寫的初衷和使命。針對課本中的一些具有極大精神價值的作品,老師一定要仔細地探討和研究其中的深層的精神內涵,而不是僅僅流于表面的文章結構和形式。塑造學生的德育品格,要以教材為中心。例如,在《金色的魚鉤》一課中,老師要讓學生學會有感情地朗讀本篇文章并且讓幫助學生復述文章的大致內容。另外,老師要讓學生從其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內容分析其人物形象,從而感受其中舍己為人的美好精神品質。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先帶領學生了解長征的緣由、環境和意義,讓學生了解故事的大致背景。然后,老師要讓學生自主閱讀本文的內容,梳理文章的主要內容。在初步感知文本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述說自己最喜歡的有關“老班長”的段落內容和原因,想一想“老班長”身上具有怎樣的精神和品質。有的學生說“老班長命令戰士喝魚湯”的片段非常感人,體現出了老班長無私的人格魅力。老師通過讓學生感受文章具體內容的方式,成功地讓學生感受到當時革命人士的高貴品質,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
二、拓展閱讀
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學家們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文學經典和精神財富。語文教材中并不能將這些內容全部收錄其中,而是只選取了其中的很小一部分。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其他的文學作品的文學價值相比較于教材中的較小,僅僅只是局限于教材知識的有限和學生水平的限制。作為小學語文老師,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教材中的知識,還應該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讀物來開拓學生的視野。與此同時,老師要選擇一些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作品當作課外讀物讓學生閱讀,從而使學生從中獲得啟發和感悟。例如,愛國主義,是我們當代青年人所必須具備的民族精神。在我國優秀的文化寶庫中有很多以愛國主義為題材的作品,如《示兒》、《夏日絕句》、《從軍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老師可以把這些作品作為課下作業讓學生進行閱讀,并且讓學生查詢這些文章的背景和資料,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另外,老師也可以讓學生閱讀《雪梅》、《烏衣巷》、《愛蓮說》、《論語》等富有人生哲學的書和詩作,讓學生學會感悟不同文學作品的內涵,在作品中提升其道德修養。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老師可以讓德育滲透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差異教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雖然他們的年齡都比較小,但是其正處于世界探索的重要階段,擁有自己對于世界的認識和感悟。另外,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的性格也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也決定了他們在面對同一事物的做法和想法也會有所不同。所以,作為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學會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想法,以學生的特點出發來制定不同的學習內容或者教學形式,從而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精神的陶冶。例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而設計相關的活動。在班級中,有許多學生非常熱情,經常幫助其他學生做一些事情,而且從來在乎能夠得到什么回報。但是,這些學生里有的學習成績始終得不到提升,也沒有對于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老師在作文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寫一件幫助別人的事情。這些學生由于自身的經歷較多,所以,文章可以寫得真實動人,讓人感受到他們的熱情。老師就可以在寫作評價環節時,給予他們表揚和鼓勵。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可以讓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也可以讓學生在寫作中體會到幫助他人的樂趣。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一個文明社會的建設必須要加強對于德育的培養。只有公民具備良好的道德,才能夠保證社會的高效運行和良性發展。所以,對于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是當前教育界所關注的重點問題。作為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仔細專研教材文本,了解其中的精神內涵,然后再運用有效的教學形式,將這種精神內涵準確地傳達給學生,健全學生的德育人格。
參考文獻:
[1]臧忠艷.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142.
[2]李丹萍.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C].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三期座談會資料匯編.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