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瑞敏
摘 ?要:特殊教育就是對存在認知障礙、先天性疾病障礙或心理、生理存在障礙的學生進行的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享有正常的教育,幫助其獲得良好的成長和發展。在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對小學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師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對此,特殊教育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特殊性”,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特殊教育;教學方法
引言:
小學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在特殊教育學校中,學生由于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學習時常常會遇到各種的困難。同時加上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落后,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與學生缺乏合理有效的溝通,使得數學教學效果差強人意,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勢在必行,教師需要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充分樹立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空間,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本文就小學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一、特殊教育中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脫離學生實際,教學方式單一
當前我國特殊學校的學生教育與普通學校教育差別并不大,這樣難免會使特殊學校的學生產生壓力,甚至由于自身的某些缺陷而產生自卑心理。首先是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忽略了語言上的障礙。例如,教師通過口語解釋數學問題時,“多多少”和“少多少”等很容易造成學生的誤解,導致他們混淆加減法過程,嚴重脫離小學生的學習實際。此外是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大多采取板書和講解的方式,數學學科本來就很枯燥,再加上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初級階段,理解知識的過程比較困難,難免會降低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學生學習習慣未養成,學習主動性偏低
現階段我國特殊學校的教學環境比較寬松,鑒于學生自身的心理和生理問題,對學生的要求也普遍偏低,這樣難免會導致學生學習習慣欠缺,甚至嚴重降低他們的學習能力。首先是特殊學校的教學目標偏低,只要求學生掌握最基礎的數學知識。這樣學生在進行數學計算的過程中,難免會存在態度不端正和馬虎等心理,對于點錯和遺漏小數點不在意,不重視解題的思路。其次是教師對學生的管理不到位。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一遇到問題就放棄,或者沒有進行思考就求助教師,難免會降低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探索能力。最后是特殊學校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作業要求不高,學生難以對所學習知識進行鞏固,所掌握的知識不扎實。
二、特殊教育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探討
(一)更新教師理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教學理念過于陳舊,并沒有結合特殊學生的真實情況進行教學設計,并且教學方法也十分單一,注重知識的傳授和學生的學習成績。這就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氛圍,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對此,教師需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從而使特殊學生輕松的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為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教師可為學生準備各種面額的人民幣教具,組織學生進行“購買商品”的活動,讓學生扮演售貨員和顧客,利用手中的人民幣去購買適合的商品。學生在此過程中會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通過買賣商品逐步的加深對人民幣的認知,從而輕松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此外,在此過程中還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發展特殊學生的智力。
(二)結合實際生活,創設教學情境
數字是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教師在教學時可運用生活化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創設各種情景,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元素,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體驗成功的喜悅。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馬路上行駛的各種車輛,并提問學生:為什么車輪都是圓形的?如果換成其他形狀可以嗎?這樣的問題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學生會產生極大的好奇心對問題進行探索。然后教師再為學生播放車輪分別是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和圓形的自行車行駛動畫,使學生直觀的進行感受,進而通過思考和交流深入的了解關于“圓”的各種知識。
(三)寓教于樂,與學生良好溝通
溝通是彼此進行思想交流的重要途徑,可以打開學生的心靈,使教師能夠進入特殊兒童群體的內心世界。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信任教師,安心地進行學習,就應該多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在進行特殊教學時,很多學生在課堂上較為怯懦,當老師提出問題時,雖然對問題有了獨到的見解和想法,并計算出了問題的答案,但是卻因為心理問題而不敢舉手回答。對于這類教學狀況,教師可以進行游戲教學的方式,在游戲中增進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培養其形成良好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適當地選擇學生回答教學中設置的問題,以充分地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例如:在進行小學的計量單位教學時,教師可以從日常的生活學習中選取較易獲得的物品,采取擊鼓傳花的方式,當聲音停止時,物品傳到哪個學生那里,該學生就要為教學中所設置的物體配上相應的計量單位。比如一個水杯的高度是20cm、課桌的高度是1.2m、橡皮的體積是10cm,等等。
結束語:
特殊教育在現行的教育教學體制中是一個較為薄弱的點,在教學方案和手法上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因此,在進行特殊教育教學時,應該時刻關注到身心有損的這類特殊學生群體,使其充分地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并形成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便于全面提升特殊教育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 李志榮.特殊教育中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之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19(20):44-45
[2] 劉海平.特殊教育中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之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02):62
[3] 張莉.小學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方法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01):116
[4] 周超.淺析特殊教育中的小學數學教學[J].赤子(上中旬),2015(1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