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平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提高,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教育,尤其是數學學科。學習數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學生能夠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想要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好,必須要從小抓起,培養小學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重擔自然就到了小學數學教師身上。小學正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好時期,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采納有效的方式去鼓勵學生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增強小學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增強小學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意識;數學應用
引言:
隨著教育改革,教育局越來越看重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變成教育的主體。在數學學科上體現地尤為明顯,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到數學計算技巧的事情,比如建筑設計、日常買東西,這些都需要用到數學計算。所以,學好數學非常有必要,如何培養小學生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上,這變成每位數學教師都要考慮的問題。
一、數學應用意識的現狀
在以前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在講授數學內容時,一般是教師在講臺上面講,而學生在下面聽的狀態。單一的授課方式會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而且小學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不集中,很快學生就會失去了聽課的動力。在數學中,學生會學到很多數學公式、數學規律等等,很多學生公式都能默寫出、規律都會背,可是學生在做題就不會運用了,學生只是很死板地記住了公式。這個時候教師就起到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在小學時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非常重要,這關乎以后高年級的學習。因此,從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對小學學生來說非常重要。
二、培養數學應用意識的優點
在教學時,有意識在教學中插入生活案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數學作為主科之一,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需要學習的科目,無論你以后選物理專業還是經濟與金融專業,絕大多數的專業都是需要學數學的,學好數學對日后影響非常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數學感興趣才能學好數學,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離不開小學教師的精心教導,教師在學生小學時期就愛上數學這門學科,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拉近了數學與小學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到親切,學生就會熱愛數學這一門學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要從小培養,在以后更高難度的學習中才不會被難倒。
三、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策略
(一)教師在教學時以生活中的小事為例
小學時期的學生對抽象的事件接受能力差,生活上的具體例子能讓學生更快的明白所學的知識。例如學校給100塊購買球類產品,一對羽毛球拍25塊,一對乒乓球拍10塊,100塊能買多少對羽毛球拍和乒乓球拍?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二元一次方程來解決這個問題,設羽毛球拍數量為x、乒乓球拍數量為y,即可得到25x+10y=100,由數學知識可以解出x=2,y=5。所以100塊能買2對羽毛球拍和5對乒乓球拍。這些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案例,教師要善于利用身邊的案例去指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二)增添課堂趣味性
數學其實很有趣,學好數學會讓我們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很多學生會因為所講的數學知識過于抽象,難以理解,就很容易對數學失去興趣,甚至厭惡這門學科,成為某些同學的噩夢。想要學好數學,從小培養數學思維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教導。例如在課堂上增強這門學科的趣味性,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在數學課上,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制作不同形狀的車輪子,把各種不同形狀的輪子放在車里模擬運動,看哪種形狀的輪子可以正常運動。這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可以增添小學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從而喜歡上數學這門學科,甚至把所學過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上。
(三)深化數學應用的意識
在深化數學應用意識方面,教師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學生才可能培養數學應用能力,用生活中的例子代替枯燥乏味的書本內容。在我們生活中的建筑學、物理學等等都是需要用到數學知識來解決的。讓學生收集相關知識,不僅更加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更能讓學生領悟出學習數學的意義。
(四)實踐出真知
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學生親自體驗過,則印象會更為深刻。教師可以布置一個作業:讓學生計算家里有多少平方米。過去學生遇到這種問題都會問家長,這次讓學生通過學過的數學加法、乘法去計算房子的大小。學生還可以通過記錄每天用水量情況制作條形圖,應用所學過的數學知識,讓學生了解我們學數學的用處。
四、結束語
綜上,我們國家越來越看重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學生可以利用這些所學的知識。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去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用生活上的事情舉例,讓學生感到親切感,使學生覺得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使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的意義,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鐘蘇麗.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J].西部素質教育,2017(04):159.
[2]曹月娥.小學五、六年級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現狀調查與培養對策[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