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興子
摘 ?要:合作學習方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在各科教學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小學數學通過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本文將針對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重要作用以及有效應用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應用研究
引言:
小組合作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式相比,從學生參與度到激發學生興趣都具有顯著優勢,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結合小組合作教學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練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轉化能力,使課堂教學內容得到深入解析,使學生利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促進學生數學素養不斷提升。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學生興趣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能夠有效改善數學課堂的沉悶氣氛,讓學生感覺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不再枯燥無味。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行為,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學生通過利用小組合作的模式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索,能夠更好的激發競爭意識,充分調動大腦進行積極的思考,與同一小組成員積極探討數學問題的解答辦法,在不斷思考的過程中,吸收和掌握更多數學教學內容。
(二)培養團隊精神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本身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個人特點,為學生合理劃分學習小組,在小組成員中每一個學生都具備自身獨特的優勢和特點。因此組員之間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也能通過不斷向他人學習,認識到合作在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合作意識可以成為學生重要的工具,更好的適應社會。
(三)提升綜合素養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在提出數學題目之后,就可以將學習、探索數學知識的主動權完全交到學生手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有效的方式尋找解題路徑和題目答案。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注重小組的合理劃分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優勢或特點,為學生合理劃分學習小組,為合作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基礎保證。在小組劃分前,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個體差異,結合學生性格特點,以互補的方式進行小組劃分,實現小組成員之間的優勢互補。例如一些學生動手能力較差,但思維非常敏捷,而一部分學生具有良好的實際操作能力,思維敏捷性一般,或者一些學生雖然數學成績一般,但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較好。教師就可以結合此類特點建立學習小組,使小組成員在探索一個數學問題時,動能發揮出自身優勢,扮演不同角色,提高小組綜合水平。
(二)運用情境模式導入教學內容
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前,教師可以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將數學問題自然的導入到課堂當中,使學生能夠在被充分調動起好奇心和探究欲的情況下進入到學習狀態當中。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長度單位》這節課程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建一個工作場景,在工作中需要對各種物體進行測量,例如書本、文具盒和鉛筆等。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熟練使用格尺,同時對長度單位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利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的進入學習狀態,同時也能在小組多人的配合下,獲取更多學習途徑和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愛好。
(三)結合游戲培養學生競爭意識
由于數學知識本身較為抽象,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產生枯燥感,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普遍應用游戲教學法,激發學生興趣。將游戲教學法與小組合作教學法有機結合,能夠在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主動性,從而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表內乘法》這節課程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小組,開展乘法計算競賽游戲,結合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劃分競賽范圍。學生通過參與競賽,能夠有效提高乘法知識的掌握能力,同時也能將乘法口訣熟記于心,提高日后的數學學習效率。良好的競爭氛圍不僅能夠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和努力方向。
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的正確競爭意識,使學生在有趣緊張的課堂氛圍中進行數學題目的練習,達到強化知識點,加深學生記憶的目的。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實際應用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以合理的方式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當中,發揮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作用。
參考文獻:
[1]韓松波.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家長,2019(4):63-64.
[2]唐振興,吳春梅.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 中華少年,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