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熹
摘 ?要:隨著新課改工作的不斷推進,全國各地對小學體育教學愈加重視,小學體育教學工作的進步也初見成效。因此,教育工作者,應不斷探索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加強小學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積極轉變體育教學模式,構建完善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從而促進小學生身體素質的進一步提高。本文主要從以上三方面展開論述,探索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及策略。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育教學;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工作的不斷推進,小學教師對體育課程理念的認同度逐步提高。終身體育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但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部分教師缺乏對原有教學方法的創新,導致體育教學過于死板,使學生喪失了對體育學習的興趣。那么,教師應如何改善這些問題呢?下面,筆者將自己總結的有效體育教學策略,與各位同仁進行分享,以期對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幫助。
一、強化小學體育教師隊伍的素質,使教師能夠積極轉變體育教學觀念
小學體育教學能夠為學生往后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一個健康的體魄,幫助其不斷地完善與提升綜合素質。小學體育教學活動都是由體育教師進行組織與開展的,體育教師會引導學生學習體育技能與參與體育活動,因此,教師對體育教學質量有很大影響。小學體育教學水平和體育教師自身素質直接相關,所以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建設體育師資隊伍。
具體來說,首先要提高小學體育教師的入職門檻,并對優秀的體育教師給予優厚的待遇,鼓勵更多的體育畢業生參與到小學體育教學隊伍中,從根本上促進小學體育教師專業知識和素養的提升。其次,學校應給學生匹配充足的體育教師資源,只有使師生資源達到平衡,才能夠提升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使教師能夠在合理的班級容量下,全心投入與探究體育教學方法,更好地引導每一位學生強化體育技能。除此之外,一線體育教師應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并踐行于體育教學之中,從而促進自身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小學體育教師必須加強學習,提高職業道德,樹立正確教育理念,擁有足夠的體育教學知識和技能。學校應該定期組織小學體育教師參加培訓活動,提升教師的體育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以滿足社會對于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需求。
二、對原有的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完善與創新,激發學生對體育課堂的熱情
小學體育教師應不斷探索并積極轉變體育教學方法,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方式之一。小學體育教學模式較落后,小學體育課多是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 10分鐘左右的熱身運動,這些動作也是固定的。這樣單一的體育教學模式,很容易導致小學生對體育課堂失去熱情。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培養。
在小學階段,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因此都對體育游戲很感興趣。體育游戲不僅是小學生的興趣所在,也是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途徑。因此,想要構建高效的體育教學體系,體育游戲是較為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游戲是體育教師可采用的有效教學方式,游戲在體育課中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應推陳出新,在原有的體育游戲中加入新的元素,比如,踢毽子、蕩秋千等,使學生能夠對體育課保持持久的熱情。
三、建立科學有效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尚不完善,缺乏一套嚴格的體育評定標準,一般考試項目只有短跑等。當前我國小學體育評價都是在每學期的期末時進行,對學生進行50米短跑、立定跳遠等固定項目的考核。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低,給分時較寬松,一般情況下都會讓學生最終的成績達到合格標準。這樣看來,在現有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中,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體育考查科目過于固定和單一,教師考核不夠嚴格,成績中缺少對學生平時表現的評分等。這樣的體育評價體系不利于學生體育能力的提高,也難以發現學生所存在的潛在體育天賦。
小學階段,教師應主要對學生所掌握的體育技巧和體育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因此,教師要注重體育評價體系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這樣才可以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水平進行有效的考察。首先,教師要端正態度,在進行體育評價時按照標準嚴格打分,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重視;其次,教師重視每位學生所存在的主體差異性,適當增加考核項目,這樣才可以更加準確地考查學生的體育綜合水平;最后,應在最終評價分數中加上平時表現的分數,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在平時課堂學習中的效率。構建科學合理的體育評估體系不僅能夠促進學生體育水平的提高,還能夠推動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綜上所述,教師應順應課改的潮流,對原有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從而達到促進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根本目的,推動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Z]. 2015.
[2]湯利軍. 我國基礎教育新體育課程實施效果研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