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百軍
摘 ?要:本文立足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作業設計策略,從落實因材施教,構建多層次作業;根據多種需要,構建多樣性作業;立足學生興趣,重視作業探究性三個方面進行探究。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地理;作業設計
課后作業一直以來就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進行反思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一批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中小學的教學中開始流行,以學生為主、激發興趣、探究性教學等不斷刷新著人們的觀念。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作業卻總是被視為學生的巨大負擔,被“妖魔化”,因而改革的進度也比較落后。實際上,作業本身無罪,學生的負擔也主要是來自于傳統教學模式下不合理的大量重復“勞動”,在新的教學背景下,作業也應該以一個全新的面貌繼續在中小學的教學中發光發熱。具體到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就需要結合本學科的學科特點和新時代的需要,進行個性化設計,不斷發揮其積極作用。
一、落實因材施教,構建多層次作業
作業的難度設計一直以來就是作業布置的難點,無論是在哪個學段、哪個學科,由于學習能力和知識基礎的不同,總有些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當然,也會有學生的學習領先教師的教學進度。在以往,由于作業是統一布置,故無論是學習進度領先的學生還是落后的學生,都無法通過作業高效地提升自己的地理素養,而這也正是傳統作業“高量低效”的原因之一。在新的時代,教學效率不斷地受到重視,而在作業設計方面,教師也需要構建多層次作業,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不同的需要,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工業的區位選擇”這一節,教師就可以設計分層次的作業,其中,直接考查知識基礎的為第一個層次,如“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等;而結合具體區域考查學生對知識點應用的為第二層次,如“美國汽車城底特律的工業區位變化和影響”,而高考題這種綜合性較強的題則為第三檔,如2019年全國高考卷Ⅰ選擇題1~3。這樣,教師設計分層作業讓不同的學生完成不同的難度,更好地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提高了練習的效率,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作業“高量低效”現狀。當然,在活動性作業中,通過合理的分工也能做到這一點。
二、根據多種需要,構建多樣性作業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不僅包含的內容眾多,同樣也有著不同的實踐形式,要求教師要立足生活,構建生活化作業。但高中地理的教學壓力大,時間緊,拋開高考構建作業不現實,這就需要教師根據需要構建多樣化作業,以不同的形式培養學生不同的能力,滿足不同的要求。
例如,在“人口”這一知識點,在初次學習后教師就可以以“人口遷移”為調查對象,布置以“你身邊的人口來源”為主題的社會調查作業,要求學生結成小組設計調查問卷,選擇一個小區對所在地區人口從“出生地”“遷移原因”“年齡”“遷移時間”等多個方面進行調查,形成調查報告,以更好地鍛煉學生地理實踐力。而在高考前的總復習,由于時間更加緊張,教師即可以以近五年的高考題讓學生進行練習,鞏固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能力。兩種不同的作業分別起著不同的效果,究其原因為情境不同,對作業的需求不同。而教師根據需要構建多樣化作業也能滿足高中地理多樣化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后作業的練習效果。
三、立足學生興趣,重視作業探究性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模式成為教師需要構建的主流課堂形式,這也對興趣激發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除了課堂導入,課后作業這一環節也應當在學生興趣的激發中發揮重要作用。對未知事物的好奇是學生普遍具有的品質之一,探究式教學是模仿科學研究構建的一種教學方式,能有效激起學生好奇心。這就需要教師將探究式教學與課后作業結合,布置探究性作業,不斷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
例如,在“問題研究 家鄉的農業園區會是怎么樣”這一節,教師就可以布置探究性作業,將學生分成六至七人的小組,第一,讓學生根據家鄉的氣候、水文、日照等自然地理條件選擇適合當地的農作物,并對家鄉的市場區位條件進行調查,得出當地最適宜發展的農業形式。第二,教師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對現在推行的生態農業模式進行了解,并根據家鄉的基本自然情況和社會狀況選擇最適宜發展的幾種生態農業模式。第三,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區位條件將家鄉內部土地分類,針對不同的區域制定不同的發展戰略,并畫出農業規劃圖。這樣,教師結合教材布置了探究性作業,用未解決的問題有效激發了學生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課后作業在高中的地理教學中有著鞏固知識、促進反思等重要的作用。而教師需要落實因材施教原則布置分層作業,立足多種需要構建多樣性作業,并以探究性作業激發學生興趣。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新的教學形式下不斷結合地理學科特色,充分發揮課后作業的作用,有效提高學生地理知識水平,培養其地理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趙連明.基于新課程改革的高中地理作業設計新嘗試[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16):44-45.
[2]楊雪寒,劉玉振.高中地理教材作業系統探究——以人教版“必修1”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2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