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榮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課程學習中,語文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學習任務,它為學生識字、閱讀、寫作和語言交流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對于小學生而言,這一學習任務是較為繁重和困難的,一旦對語文知識掌握得不夠充分,今后的學習就很難開展下去。新課程改革把原本教師是主體的課堂變成了主體是學生,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改善有著重要的意義。讓教師能夠正確地認識到小學語文課堂中和諧、良性互動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教學應有的高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師生互動;教學思考
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兩者的互動交流完成教學的全過程,是實現師生互動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徑。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的是,師生互動教學方法更加強調師生雙方在課堂上的交流與溝通。在充分合理的互動下,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并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一、小學語文教學互動的重要性
(一)適應教學發展的需要
隨著我國不斷深入對教學改革,師生互動成為了一項不可或缺的課堂模式和教學方法。教師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學生成為主動者并占有主體地位,從而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的學習知識。教學過程中師生互相尊重,建立一種友好的互動教學模式。這符合改革的要求,同時也十分適應教學過程的開展。
(二)適應團體合作、相互促進的需要
小學生對于團體意識并不是很清楚,然而團體合作又是每個人生存和發展所必需具有的一種能力。小學是一個很好的時間契機,是對孩子進行團體意識培養的一個較好階段。這一時期不僅能夠培養該學年學生的合作能力,還可以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可以很好地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下只注重個人發展的片面效果。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其監督和幫助,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有序的互動才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策略
(一)加強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師生需要一同參與并互動。假如教師一味地給學生硬性灌輸學習內容,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就會大大降低,使他們漸漸對語文的深入學習失去興趣,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考試機器。在國家新課標的倡導下,教師在教學課堂上要高度重視教學環節,對教材中文章進行有針對性的編排和設計,為營造師生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做準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在有趣的互動中得到增強,也喚起了他們對語文知識的更多探索以及對課文描寫的深度領悟。教師們掌握學生的性格愛好也是從互動教學開始的。在每次的探討碰撞中,教師會發現學生們的學習不足,針對其不足之處運用合理的方式,使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有效實行。當然,在激勵學生主動學習時,還要吸引他們在學習時愛上語文,并在其中感受到無窮的樂趣,從而衍生出濃烈的學習激情,使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達到質的飛躍,同時也讓學生們對語文學習這件事樂在其中。
(二)立足教育發展潮流,實現合作互動
主動開展互動能從源頭上調動小生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使語文學習熱情得到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把握住各種機會,看好最佳時間讓學生參與到整個互動學習過程中來,實現課堂氛圍的優質化。教師在課堂上需要因地適宜地運用小組學習形式,對學生們進行合理分組。組內學生在任務分配上各施其責,大家共同作戰,同心協力地把語文這門課學好。例如四年級語文教材中《蟋蟀的住宅》一文,在教學中用好小組同修,小組共學的模式,逐一為每名學生分配好收集資料、文內好詞好句整理等任務。教師還要主動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演示課文中蟋蟀住宅的外觀,鞏固學生們主導地位的同時,也讓師生有效互動的合作形式有了更好的呈現。
(三)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教師不僅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需要為學生解答疑惑,而解答疑惑的前提是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但是很多小學生會因為對教師心存敬畏而怯于向教師提問,使得雙向交流難以實現。如果能夠建立起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就會對學生向教師表達自己起到積極作用,就會形成“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把問題反饋給教師—教師再解答疑惑”的良性師生互動模式,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小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交流。
(四)實施分層教學,實現良好的師生互動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有三個:第一個是完整的認知。意思是讓學生具有豐富的文字語言和語文知識如何應用的本事。第二個是一般學科的使用本事。小學語文一般學科的本事是特別需要重視的,它是人們必須掌握的自學本領,即語文素養、語文能力。一個人解決問題的本事是在社會發展中必不可少的砝碼,一定把它列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項。第三個是動機、意志、情感。小學語文教學要想有效制定教學規劃,需要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完善教學目標,正確看待每名學生的不同。每個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互動時,除了和優生互動外,也要多和其他學生溝通,關心他們學習時的所之和所想,主動對其學習方法展開指導,進而增強對語文學習的熱愛。由此可見,每堂課的教學其實都是通過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中呈現的。分層教學旨在讓不同學生能暢通無阻地完成所學,也讓他們深刻領會到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在最大限度上展現師生互動的優質教學。
(五)培養學生學習習慣,促進師生互動目的轉化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交流,除了滿足課程計劃和學生課業目標之外,更重要的目標是讓學生在互動過程中發現自身學習習慣的不足。針對這種需求,教師首先要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尊重學生原本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理念。一旦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要秉持循循善誘、耐心教導的態度向學生進行講解,促進學生未來學習能力的提供。同時,學生在這一互動過程中也要積極參與,主動深刻的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點,并及時向老師進行反映問題,將傳統學習模式下一味接受的狀態轉化為主動分享的過程,促進自身學習成績的提高和學習習慣的轉變。
參考文獻:
[1]張麗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方法的淺談[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0):181.
[2]韓曉麗.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方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7(10):131+136.
[3]楊玲香.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學周刊,2016(3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