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芄伻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一直是教師的首要任務。其中,作文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對學生開展寫作教學能有效的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寫作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學生的需求。這就需要教師積極的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從而幫助學生提升寫作水平。基于此,本文就分段訓練模式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分段訓練;小學語文;寫作教學
引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一直占據著極大的比重,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但也一直是令師生頭疼的問題。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導致寫出的作品質量不高。同時加上教學教學方法的單一、落后,使得學生寫作能力很難得到提升。對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將分段訓練模式應用到寫作教學之中,關注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個體差異,從而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扎實學生的語文基礎,循序漸進的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分段訓練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重視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應用分段訓練模式符合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能逐步的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學生在低年級段時,其年齡較小,內心情感的表達也相對單一;學生在中年級段時,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寫作時會自主地想要去表達自己的情感,但由于寫作素材積累不足,表達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在高年級段時,其心智愈發完善,知識積累也較為豐富,此時能較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分段訓練模式就是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尊重小學生寫作循序漸進的特點
分段訓練模式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步調是基本相同的,學生由低年級到高年級的過程就是從識字開始,然后詞語、短句、段落到整體文章等。這同樣也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過程,學生掌握語文知識越多,其可閱讀的素材也就越豐富,充分尊重了學生在學習上循序漸進的特點。
(三)幫助小學生積累語文知識
學生隨著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的不斷提升,所獲取的知識、經驗也越來越豐富,從而為寫作提供充足的寫作素材。分段訓練模式能有效的幫助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積累生活經驗,從而一步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分段訓練模式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初級訓練
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決定了學生寫作的水平,學生如果沒有良好的語文基礎知識,那么也很難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因此,在初級訓練階段,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培養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掌握正確的寫作技巧。在寫作訓練時可以讓學生以故事敘述題材為主,鼓勵學生去觀察身邊的事物,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還可以利用看圖寫話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寫作思路,從而有效提升訓練的效果。此外,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將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同時,要求學生每周進行2-3篇的周記,不限形式和題材,并將優秀的作品與同學進行分享。
(二)中級訓練
在經過初級訓練后,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此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整體寫作技能訓練,提升學生對寫作技巧的掌握,靈活運用語言藝術,使文章的結構更加合理。在寫作訓練安排上,教師可讓學生進行人物、事物、景物等方面的寫作,對生活進行細心地觀察,從而將自身的真實情感融入到作文中,使作文內容更加充實。同時,教師還需要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為學生選擇合理的閱讀材料,保障閱讀材料的質量和數量,并在閱讀時做好相應的筆記,最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積累學生的寫作素材,促使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三)高級訓練
在高級訓練中,教師需加強學生對文章思路、結構的設計,從而在寫作中實現創新。教師要讓學生能準確掌握作文的中心思想,加強對各種寫作技巧和修辭手法的掌握,進而突顯自己的特色。在寫作題材上也要為學生適當的增加一些說明文、議論文的訓練,并提升對學生寫作字數的要求。例如:在教學完《我最好的老師》后,教師可組織學生以“老師”為中心,不限題材地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進行創作,從而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應用分段訓練模式,有效地滿足了學生的發展需求,扎實了學生的語文基礎。通過系統的訓練,循序漸進地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了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賈竹華.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分段訓練模式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7):80.
[2] 張莉.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分段訓練模式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04):73-74.
[3] 張曉玉.分段訓練模式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04):66.